BP与AHP混合决策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多指标多属性的决策问题是起初是由米勒在其1966年的博士学位论文中点出的,我们将其称为米勒层次分析法(MHP),而层次分析法(AHP)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时期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运筹学家萨迪在(MHP)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能够将人的主观判断以数字的形式展现和计算的一种简单实用的多准则、多目标决策方法。采用AHP方法进行决策分析的过程中,两两判断矩阵的合理性对决策结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确定一个两两判断矩阵是否具有合理性的重要指标便是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是否完全一致或满足一定要求。在处理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决策者通过两两比较产生的判断矩阵往往存在不一致,即不满足一致性要求。为了保证决策的有效性,当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不满足条件时,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调整判断矩阵使其满足一致性要求,所以对于判断矩阵一致性调整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意义。
BP算法对复杂问题具有强大的非线性处理能力,在经过一定的学习后,具备处理特定复杂无结构问题的功能,利用BP神经网络的处理能力处理AHP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的调整问题具有一定研究意义。为了验证本文的思想,作者首先研究了标准层次分析法的决策过程和理论基础,结合个人的理解设计并实现了多层动态层次分析法决策模型即MAHP;在研究了标准BP算法的理论后,以此为依据设计并实现了标准BP算法的计算程序,结合MAHP的设计,作者将标准BP算法与MAHP算法融合成为混合决策算法,通过BP算法对MAHP中不满足一致性的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最后本文通过决策实例验证了混合决策算法的可行性。论文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以及尚需改进之处。
|
|
|
|
1 |
吕锋,吴胜,刘晓东,水俊峰;网上购物的实现及一种智能决策算法[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2 |
刘家学,刘耀武;带有方案偏好信息的多指标决策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9年01期 |
3 |
顾晖,管致锦,张义清;多态系统数据分析的逻辑决策算法[J];现代电子技术;2004年22期 |
4 |
谷小飞;徐军;郭锁利;李娟娟;孔令剑;;快速维修决策算法研究及其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6年15期 |
5 |
巩建闽,王国胜,萧蓓蕾;基于Rough集的数据库信息挖掘加权决策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32期 |
6 |
汪秉文;彭力;彭容修;;带执行器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2期 |
7 |
刘文军;;基于广义信息表的决策表最小决策算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8 |
陶铁军;梁华;;基于粗糙集和贝叶斯理论的决策规则挖掘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
9 |
赵刚,杨宗凯,何建华;MPEG-21数字项适配技术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8期 |
10 |
胡国华;赵青杉;;基于决策算法的残缺数据样本集补全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6年02期 |
11 |
熊彦铭;杨战平;李世玲;;延时控制差异并联算法与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J];探测与控制学报;2011年03期 |
12 |
冯俊文;赋权有向图最小生成树的表上作业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8年06期 |
13 |
殷春霞;楚涛;;基于分类挖掘的网关转发性能的判定[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14 |
吴敏;曹卫华;桂卫华;彭军;佘锦华;;一种新的多智能体系统结构及其在RoboCup中的应用[J];自动化学报;2006年05期 |
15 |
孙湧;仵博;冯延蓬;;基于策略迭代和值迭代的POMDP算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8年10期 |
16 |
张从力;杨新丽;张珏;李晓霞;;HVAC系统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9年12期 |
17 |
宁爱兵,马良;大规模旅行商问题的竞争决策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5年09期 |
18 |
熊小华,郭文夷,宁爱兵;具有偏好选择的多目标TSP竞争决策算法[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19 |
宁爱兵,马良;最小比率旅行商(MRTSP)问题竞争决策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11期 |
20 |
仵博,吴敏,刘兴东,聂哲;一种混合Agent体系结构及决策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4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