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等别变化诊断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摘要】: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是了解区域内耕地质量状况及一定时期内变化情况的有效手段,可以实时掌握耕地生产力变化和农业生产的利用水平及投入产出状况。同时,为基本农田保护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耕地质量等别变化诊断信息系统基于Visual C#2010和组件式GIS的开发环境,在实现录入、查询、编辑、输出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指标汇总与分析、指标诊断、指标打分、等别变化量的计算,以及等别变化量制图等功能,为分析区域内等别变化情况提供了有利依据。
本文以农用地分等理论、PSR模型理论和诊断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组件式GIS、.NET Framework框架以及ArcGIS Engine组件为技术支持,从系统目标、系统需求、关键技术、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实现等方面对耕地质量等别变化诊断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进行详细阐述。最后以北京市大兴区耕地质量等别变化诊断过程为例,从建立监测指标体系、指标动态打分及可视化诊断、等别变化量计算等方面对系统的功能提供数据支撑和结果验证,得到以下三方面结论:(1)系统集成了《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所推荐的指标集和各省实际分等所采用的指标集,能够得到监测的推荐指标和最小数据集,并提供监测指标的打分功能,计算等别变化量;(2)设计了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功能模块,基于ArcGIS平台,结合系统架构和数据库模型,在.NET Framework框架的支持下开发了耕地质量等别变化诊断信息系统;(3)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从建立监测指标体系、指标动态打分及可视化诊断和计算等别变化量三个方面对系统功能进行应用,验证了系统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与快捷性。探讨了本系统具有未对等别变化量结果的空间应用进行研究、未考虑研究时期内新增或减少耕地的研究等不足之处,今后应继续对系统进行结构优化和功能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