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北地区龙潭组页岩气形成条件与分布预测
【摘要】:研究区位于贵州的西北部,地势呈现东北向西南部递减,在西南部地层缺失较严重,在东北部地层较为完整。地质历史时期,该区域先后受到了不同构造的相互影响,构造特征复杂,呈现褶皱、断层发育、组合形态复杂的构造景观。龙潭组地层在研究区内主要分布于中区和南区,主要由海陆过渡相及海相砂岩、粉砂岩、富有机质页岩及燧石灰岩组成。
本文通过综合运用前人研究的成果,根据区域地质、沉积层序、沉积相、有机地球化学、岩性物性特征以及含气量的测定得出,龙潭组地层以大方-息烽一线为沉积中心,沉积中心呈长轴型展布,最厚达30-40m,向南、向北厚度逐渐减薄。受深部断裂和整体黔中隆起构造格局的控制,在习水地区埋深最大,向南东方向逐渐变小,且底界深度差异性增大,其沉积相为泻湖-三角洲-泥炭沼泽-障壁岛及潮坪相为主;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结合显微特征及荧光特性,龙潭组为Ⅲ型。TOC主体分布在1.0%-10.0%范围内,平均为6.07%;受沉积环境及地化条件的影响,储层孔隙类型及分布与南方海相页岩不同,有机孔相对不发育,无机孔相对较发育;研究区目的层粘土矿物的平均含量为41.4%,伊蒙混层占主体,石英的平均含量为47.8%,还含有少量长石、碳酸盐岩和黄铁矿等;通过分析页岩气现场解吸实验的结果表明,含气量普遍较高,主体在2.5~10.0m3/t之间,最高值达到19.1m3/。龙潭组等温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富有机质页岩饱和吸附量在1.88~8.8m3/t之间,平均为4.51m3/t,说明该层系的页岩都具有较好的吸附潜力,综合各项指标,认为认为上二叠统页岩气聚集发育的有利区位于研究区的中部大片地区,包括金沙、大方、黔西、纳雍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