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巍山—永平铜金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成矿流体特征及流体地质填图研究
【摘要】:
云南巍山-永平铜金多金属矿化集中区位于澜沧江大断裂与金沙江大断裂、哀牢山大断裂之间的昌都-思茅中间地块中部的兰坪盆地的南段,矿化集中区内目前已发现金、铜(钴)、锑、汞、铅、锌、铁等各种金属矿床(点)140处,其中达中型规模的矿床有4个。
矿化集中区及扎村金矿、水泄铜钴矿、石岩村锑矿、笔架山锑矿等典型矿床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气相成分、液相成分、稀土元素、重金属元素及δ~(13)C,δD,δ~(18)O稳定同位素的研究表明,云南巍山-永平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化集中区存在两个成矿流体系统:紫金山背斜成矿流体系统与公郎弧成矿流体系统。这两个成矿流体系统分别对应着两个成矿带:紫金山-笔架山中低温金、锑、汞、砷成矿带与水泄-新民中高温铜、钴成矿带。
紫金山背斜成矿流体系统包裹体类型主要为富液相包裹体(Ⅰa)、富H_2O相包裹体(Ⅱa)及少量富气相包裹体(Ⅰc);均一温度为130~280℃;盐度为0.1~18wt%NaCl。气相成分以H_2O,CO_2为主;液相成分中阴离子以Cl~-,F~-,SO_4~(2-)为主;阳离子以Na~+,K~+,Ca~(2+)为主,属NaCl-H_2O-CO_2体系。流体中成矿元素组合为As-Sb-Cu-Ni-U,总体上具较高的Sb,As含量;稳定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溶液主要来自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沉积盆地地层水的混合。紫金山背斜成矿流体系统成矿压力大约为30~130MPa,相应的形成温度大约为228~255℃,成矿深度为1.05~6.67km。
公郎弧成矿流体系统包裹体类型主要有富液相包裹体(Ⅰa)、富H_2O相包裹体(Ⅱa)、富CO_2包裹体(Ⅱb),和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Ⅲ);均一温度为190~340℃与370~410℃;盐度为22~26,30~35wt%NaCl。气相成分以H_2O,CO_2为主。液相成分中阴离子以Cl~-,SO_4~(2-)为主;阳离子以Ca~(2+),Na~+,K~+为主,属NaCl-H_2O-CO_2体系。流体中成矿元素组合为Cu-Co-As-Ni-Ag,总体上具较高的Cu,Co,As含量。稳定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溶液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并受到大气降水及地层水的混合。公郎弧成矿流体系统成矿压力大约为100~225MPa,成矿温度为317~346℃,成矿深度约为3.51~7.89km。
在盆地两侧挤压推覆构造应力及岩浆作用热力驱动下,紫金山背斜和公郎弧两大流体系统的流体在盆地中运动,当遇到氧化还原界面或遭受流体混合、相分离及断裂导致的减压沸腾时,因物理化学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而导致成矿作用的发生。
将成矿流体的特征及构造、地层、岩浆岩等成矿条件综合反映到图上便形成了流体地质图。本次研究得到的流体地质图,基本反映了本区成矿流体的性质与状态,反映了两个成矿流体系统的基本特征,圈定了两个成矿流体系统的流域范围及7个成矿流体浓集中心(紫金山、扎村、石岩村、笔架山、水泄、新民、拥翠),这些浓集中心与已知矿化点分布、化探异常及有利的地质条件基本吻合,成为该区进一步找矿预测的重要依据之一。流体地质填图试验表明,流体地质填图不失为找矿的一种有效手段。
|
|
|
|
1 |
王勇,莫宣学,董方浏,毕先梅,喻学惠,杨伟光,曾普胜;云南巍山——永平矿集区流体地质填图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地质;2003年01期 |
2 |
蔡华君,张宝贵,李院生;滇黔桂三角地区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J];矿物学报;1997年04期 |
3 |
李峰,庄凤良,杨海林;滇西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J];岩石学报;2000年04期 |
4 |
李小明,胡宝清;初论兰坪盆地构造流体与成矿作用的时空格架及可能的成矿模式[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1年02期 |
5 |
杨瑞琰,马东升,潘家永;锡矿山锑矿床成矿流体的热场研究[J];地球化学;2003年06期 |
6 |
李志明,刘家军,秦建中,廖宗廷,张长江;滇西兰坪盆地多金属矿床碳、氧、氢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3期 |
7 |
张渊;王力;唐振;张佳楠;;吉林省洮南市聚宝铜矿床的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5期 |
8 |
朱华平;孙丰月;李碧乐;王力;;青海驼路沟钴矿床流体包裹体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7年04期 |
9 |
陈仁义;芮宗瑶;;五凤浅成热液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研究[J];矿床地质;1993年01期 |
10 |
刘云飞;侯增谦;杨志明;谢玉玲;李应栩;杜等虎;;西藏弄如日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J];岩石学报;2011年07期 |
11 |
卢焕章;刘丛强;;沉积改造层控矿床包裹体研究与矿床形成机理探讨[J];矿床地质;1987年02期 |
12 |
徐晓春,谢巧勤,陆三明,陈天虎,黄震,岳书仓;滇西兰坪盆地西缘铜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J];矿物学报;2005年02期 |
13 |
舒斌;王平安;董法先;李中坚;;海南西南部抱伦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特征[J];地质通报;2006年07期 |
14 |
李进文;裴荣富;梅燕雄;朱和平;王莉娟;李铁军;王永磊;;安徽铜陵狮子山铜(金)矿田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J];矿床地质;2006年04期 |
15 |
胡芳芳;范宏瑞;杨奎锋;沈昆;翟明国;金成伟;;胶东牟平邓格庄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J];岩石学报;2007年09期 |
16 |
沈能平;彭建堂;袁顺达;张东亮;胡瑞忠;王国强;;湖北徐家山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意义[J];矿床地质;2008年05期 |
17 |
王晓勇;贾伟光;王献忠;赵炳新;周殿宇;申名国;;内蒙古额尔古纳市虎拉林金矿床成矿流体包裹体研究[J];地质与资源;2010年02期 |
18 |
范宏瑞;胡芳芳;杨进辉;沈昆;翟明国;;胶东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过程中流体演化和金的大规模成矿[J];岩石学报;2005年05期 |
19 |
胡琴霞;赵春荣;宋丙剑;王晓勇;孙厚福;;黑龙江省砂宝斯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J];黄金科学技术;2007年03期 |
20 |
代军治;王可勇;程新民;;吉林夹皮沟金矿带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J];岩石学报;2007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