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德勒苏凹陷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
【摘要】:
查干德勒苏凹陷属于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东北端查干德勒苏坳陷内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其基底为古生代时期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交接部位的陆缘或岛弧褶皱带,具有古生代造山带的性质。
对查干凹陷的构造单元重新进行了划分,总结了查干凹陷的主要构造样式,伸展构造是主体,并对其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毛敦侵入体”可能为一前白垩纪的侵入体,前人所划分的早白垩世“罕塔庙次凹”可能不存在,毛南断层可能为一前白垩纪强烈活动的老构造。
提出了英格特—巴格毛德变质核杂岩带,其可能具有三层结构,形成与演化时代为晚侏罗世末—白垩纪;建立了查干凹陷发育的简单剪切模式。
讨论了查干凹陷及邻区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特征,三叠纪(印支期)为陆内造山作用与地壳增厚、隆升剥蚀阶段;侏罗纪(燕山早期)为造山后造山带的局部伸展垮塌阶段;白垩纪(燕山晚期)为造山期后大规模伸展垮塌作用与伸展盆地的发育阶段;新生代(喜山期)为远距离碰撞效应与弱挤压挠曲性质的稳定大陆内坳陷的发育阶段。
磷灰石裂变径迹模拟分析结果认为早白垩世至今大致可分为6个古地温演化阶段;沉降—埋藏史模拟揭示查干凹陷经历了早白垩世巴音戈壁—苏红图期的断陷期、银根期的断—坳陷转化期和晚白垩世乌兰苏海期以来的坳陷期。
查干凹陷具有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烃源岩有机质演化在垂向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二段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生烃强度和排烃效率,由流体包裹体分析查干凹陷存在三期油气运聚史。提出了额很洼陷东北部和毛西断鼻构造以及毛南斜坡,是近期首选的有利勘探目标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