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张瑞林;;用华北与扬子陆块古地磁探讨秦巴地区的构造演化[J];西北地质科学;1991年02期 |
2 |
张瑞林;;用华北与扬子陆块古地磁探讨秦巴地区的构造演化[J];西北地质科学;1991年32期 |
3 |
李继亮;川西盐边群的优地槽岩石组合[J];地球学报;1984年01期 |
4 |
李曙光,刘德良,陈移之,张宗清;扬子陆块北缘地壳的钕同位素组成及其构造意义[J];地球化学;1994年S1期 |
5 |
刘育燕,杨巍然,森永速男,足立泰久,杨志华,安川克已;华北、秦岭及扬子陆块的若干古地磁研究结果[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3年05期 |
6 |
王荃,刘雪亚;扬子陆块的漂移与冈瓦纳古陆的早期活动——显生宙全球动力活动的一个重要趋势[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79年01期 |
7 |
田景春,张长俊;早震旦世扬子陆块东南缘构造性质探讨[J];矿物岩石;1995年02期 |
8 |
李曙光;华北与扬子陆块的碰撞时代及过程[J];地球科学进展;1993年04期 |
9 |
岳文浙,业治铮;扬子陆块东南缘早古生代的巨型斜坡带[J];江苏地质;1996年01期 |
10 |
吴富江,朱庆敏,曾勇;扬子陆块南缘东段反转剪切褶皱及韧性剪切带阵列[J];中国区域地质;1995年04期 |
11 |
王振荣;四川攀西拼贴构造[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
12 |
刘育燕,杨巍然,森永速男,足立泰久,米泽隆文,安川克已;华北陆块、秦岭地块和扬子陆块构造演化的古地磁证据[J];地质科技情报;1993年04期 |
13 |
刘璨,孟庆华,李育明,吕金芝;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区域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影响——以四川省峨边县和盐边县为例[J];生态学报;2005年03期 |
14 |
李炳华;秦岭-桐柏-大别造山带深部构造及其与南北两侧陆块关系之探讨[J];陕西地质;2001年01期 |
15 |
匡少平,张本仁,凌文黎,张宏飞,韩吟文;大别造山带和扬子陆块北缘中生代玄武岩铅同位素组成及构造意义[J];地质学报;2002年01期 |
16 |
董树文,高锐,李秋生,刘晓春,钱桂华,黄东定,匡朝阳,李三忠,管烨,白金,贺日政,李朋武;大别山造山带前陆深地震反射剖面[J];地质学报;2005年05期 |
17 |
谭恩光,潘夕观,冯庆元;四川省陆蛭二新种(顎蛭目:山蛭科)[J];动物分类学报;1988年01期 |
18 |
高锐,董树文,贺日政,刘晓春,李秋生,管晔,白金,李朋武1,黄东定,钱桂华,匡朝阳,李三忠;莫霍面地震反射图像揭露出扬子陆块深俯冲过程[J];地学前缘;2004年03期 |
19 |
沈上越,张保民,潘兆橹;一个典型环状分带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J];科学通报;1989年01期 |
20 |
吴能友;葛同明;刘坚;樊利民;李利鹏;李小穗;;华南陆块晚三叠世古地磁研究初步结果及其构造意义[J];南海地质研究;1994年0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