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克什克腾全新世环境研究
【摘要】: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和燕山余脉七老图山脉的交汇处,第四纪以来,由于大兴安岭山脉和燕山山脉的隆升,本区又成为中国东西部和华北与东北地区地质地貌和气候上的分界线,也是环境变化的敏感地区。所以该地区是研究第四纪以来,特别是全新世以来中国及全球环境变化的典型地区。对该地区进行研究,有利于获得高分辨率的过去环境变化序列,从而为精确恢复过去环境变化提供可靠依据。
论文是在该地区成立国家地质公园项目基础上完成的,笔者承担了全新世环境的研究,亲自进行了粒度分析实验。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对全新世地层剖面进行了粒度分析,经过多次反复实验,得到粒度分析的前处理程序,并用当前先进的激光粒度仪对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各地层的沉积特征,恢复了不同地区的沉积环境。认为本地区全新世原始沉积物是风成的,但流水作用影响了次生黄土的形成。这种流水作用主要是洪流或片流的作用,而不是其它水流作用。
2、中值粒径曲线很好地反映了本地区的粒度特征,并与磁化率曲线有很好的负向对应关系,所以本文把中值粒径作为环境的有效替代指标。
3、本文分析了磁化率的气候意义。磁化率曲线与地层具有很好的对应性,并通过磁化率分析认为该地区经过了干冷-暖湿的多次气候波动。
4、利用孢粉种属组合特征,恢复不同时期的植被类型、气候及演化过程。本文尝试利用有序样品的聚类分析方法,对孢粉带进行划分,并用C++编写程序,得到5段最优分割。并结合沉积物特征、磁化率特征及孢粉图式划分出5个孢粉带。得出此地区全新世气候以冷暖、干湿交替出现,主要以温凉干旱为主。植物种属以温带干旱植物为主,植被类型多为森林草原及草原交替出现为主。
5、通过与研究程度较高的岱海进行对比,说明对本地区与岱海具有很好的对应性。
|
|
|
|
1 |
郝高建;黄春长;刑莹莹;庞奖励;查小春;李晓刚;姚平;;黄河晋陕峡谷吉县段全新世古洪水平流沉积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3期 |
2 |
张崧;F.Heller;靳春胜;刘平;秦小光;刘东生;;2006年4月17日北京降尘的粒度分布与磁学特征[J];第四纪研究;2008年02期 |
3 |
李传想;宋友桂;;新疆伊犁黄土磁化率增强机制差异性分析[J];地球学报;2011年01期 |
4 |
陈国成;郑洪波;李建如;谢昕;梅西;;48万年来南海及周边地区火山喷发作用的沉积学记录[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7年04期 |
5 |
管后春;李运怀;刘正茹;;合肥市滨湖新区全新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J];安徽地质;2009年02期 |
6 |
杨清福;史兰斌;陈孝德;陈波;张羽;;长白山天池火山一次近代喷发物的特征[J];地震地质;2006年01期 |
7 |
靳建辉;康相武;;全新世以来黄土高原侵蚀环境研究述评[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9年04期 |
8 |
张战平,庞奖励,黄春长,赵景波;陕西歧山全新世黄土高分辨率气候记录[J];中国沙漠;2000年04期 |
9 |
沈吉,杨丽原,羊向东,R.Matsumoto,童国榜,朱育新,张振克,王苏民;全新世以来云南洱海流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记录[J];中国科学D辑;2004年02期 |
10 |
周群英;西安地区全新世环境变迁与土壤的形成演化[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11 |
史兴民;;全新世古洪水研究进展[J];水文;2007年03期 |
12 |
孟宪刚;朱大岗;邵兆刚;韩建恩;余佳;孟庆伟;吕荣平;罗鹏;;山西宁武地区全新世以来气候与环境变化[J];地质学报;2007年03期 |
13 |
张岩青;庞奖励;黄春长;查小春;;宁夏长城塬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微形态特征及意义[J];中国沙漠;2010年06期 |
14 |
Thomas C.Johnson;Kerry Kelts;Eric Odada;朱立平;陈玲;;维多利亚湖的全新世历史[J];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0年01期 |
15 |
庞奖励,黄春长;一万年以来西安地区古土壤特征与气候波动变化研究[J];高原气象;2003年01期 |
16 |
刘安娜;庞奖励;黄春长;王利军;;甘肃庄浪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元素分布特征及意义[J];地球化学;2006年04期 |
17 |
王夏青;黄春长;庞奖励;查小春;周芳;魏海燕;;黄河壶口至龙门段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研究[J];土壤通报;2011年04期 |
18 |
庞奖励,黄春长,张占平;陕西岐山黄土剖面Rb、Sr组成与高分辩率气候变化[J];沉积学报;2001年04期 |
19 |
肖尚斌;陈木宏;陆钧;陈忠;向荣;郑范;谢强;陈莉;;南海北部陆架柱状沉积物记录的残留沉积[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年03期 |
20 |
葛本伟;黄春长;周亚利;庞奖励;;陇东高原全新世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辐射环境研究[J];地球与环境;200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