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黔桂地区加里东构造古地理变迁及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摘要】:滇黔桂地区包括滇东南、黔南和广西大部。从寒武纪至泥盆纪,由于受到加里东运动的强烈影响,滇黔桂地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古地理演变。该演变过程受制于寒武纪末期的郁南运动、中奥陶世末期的都匀运动以及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它们分别隶属于加里东运动第一幕至第三幕。
震旦纪与寒武纪之交的快速海侵事件之后,研究区为大片海域,同时发育大片分布的下寒武统烃源岩系。寒武纪末期的郁南运动所造成的地壳抬升,在研究区域的中心地带于早、中奥陶世形成了滇黔桂古陆的雏形;中奥陶世末期的都匀运动,在晚奥陶世至志留纪早期使研究区域总体上升成陆,形成了习称的“滇黔桂古陆”。志留纪时期从北而南的海侵,造成了“滇黔桂古陆”的部分解体,但未改变大片古陆分布的现状;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又使研究区域成为大片古陆。早古生代三次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地壳抬升的结果,导致上奥陶统与志留系由北而南的海侵尖灭,以及研究区域残留不全的奥陶系与志留系,和复杂的加里东运动不整合面。
泥盆纪洛赫考夫期至布拉格期由南而北的慢速海侵作用,形成一套较厚的海侵砂岩系,该砂岩系直接覆盖在寒武纪至志留纪不同时代的地层之上。埃姆斯期大幅度海侵事件,在研究区域的主体部位形成一个特殊的沉积盆地--滇黔桂盆地,该沉积盆地以“台—盆—丘—槽”的格局为特征。在较为完整的泥盆纪中,可以识别出13 个三级层序,而且在那些被称作台盆的深水环境中,发育了中泥盆统优质烃源岩系。在研究区域两套优质烃源岩的空间叠合区域,加里东运动不整合面之下的寒武系中、上统白云岩储集体以及不整合面之上的泥盆系下部的海侵砂岩系则构成较有潜力的储集层,它们所形成的若干类型的成藏模式,表明滇黔桂地区具有重要的深层油气勘探潜力。再者,泥盆系内部的隐伏生物礁以及三级层序晚期高水位体系域中的白云岩储集体,常被台盆相泥页岩构成的烃源岩系包裹,形成特定的生储盖组合,从而成为研究区域又一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P531;P618.130.8
|
|
|
|
1 |
梅冥相,马永生;从旋回层序的特征论地层记录的两种相变面及两种穿时性[J];地层学杂志;2001年02期 |
2 |
韩世庆,吴端人;贵州及云南东部海相沉积区的油气前景[J];贵州地质;1987年02期 |
3 |
徐云俊;赵宗举;俞广;;南盘江坳陷油气系统分析[J];海相油气地质;2001年02期 |
4 |
贾承造,刘德来,赵文智,魏国齐,张君峰;层序地层学研究新进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年05期 |
5 |
陈洪德;曾允孚;;右江沉积盆地的性质及演化讨论[J];岩相古地理;1990年01期 |
6 |
梅冥相,马永生,戴少武,吕廷志,张国常,王甘露,谭代友;南盘江盆地晚古生代盆地充填序列特征及生储盖组合划分[J];现代地质;2001年01期 |
7 |
梅冥相,马永生,高金汉,孟庆芬,易定红,李东海;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晚古生代层序地层格架及相对海平面变化[J];现代地质;2002年04期 |
8 |
周明辉;南盘江坳陷油气系统研究[J];云南地质;1999年03期 |
|
|
|
|
|
1 |
梅冥相,曾萍,初汉明,刘智荣,李东海,孟庆芬,易定红;滇黔桂盆地及邻区泥盆纪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古地理背景[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4期 |
2 |
陈洪德;广西丹池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的演化及控矿作用[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
3 |
张锦泉,叶红专;论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
4 |
侯中健,陈洪德,田景春,覃建雄,彭军;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在岩相古地理分析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5 |
陈洪德,田景春,刘文均,许效松,郑荣才,牟传龙,李余生,覃建雄;中国南方海相震旦系—中三叠统层序划分与对比[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6 |
赵宗举,俞广,朱琰,周进高,屠小龙;中国南方大地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7 |
陈洪德,侯明才,刘文均,田景春;海西-印支期中国南方的盆地演化与层序格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8 |
林小兵;李国忠;田景春;陈洪德;康建威;徐胜林;;黔南石炭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9 |
刘文均;海西-印支期华南板块的沉积特点[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10 |
陈洪德,曾允孚,李孝全;丹池晚古生代盆地的沉积和构造演化[J];沉积学报;1989年04期 |
|
|
|
|
|
1 |
王成善,陈洪德,寿建峰,李祥辉,田景春,覃建雄;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J];沉积学报;1999年04期 |
2 |
陈洪德,覃建雄,王成善,寿建峰,李祥辉;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J];沉积学报;1999年04期 |
3 |
梅冥相,徐德斌,周洪瑞;米级旋回层序的成因类型及其相序组构特征[J];沉积学报;2000年01期 |
4 |
梅冥相;;从地层记录的特性论岩石地层学的困惑[J];地层学杂志;1996年03期 |
5 |
梅冥相,马永生;从旋回层序的特征论地层记录的两种相变面及两种穿时性[J];地层学杂志;2001年02期 |
6 |
殷鸿福,童金南,丁梅华,张克信,赖旭龙;扬子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海平面变化[J];地球科学;1994年05期 |
7 |
梅冥相,杨欣德;强迫型海退及强迫型海退楔体系域——对传统Exxon层序地层学模式的修正[J];地质科技情报;2000年02期 |
8 |
吴浩若;广西加里东运动构造古地理问题[J];古地理学报;2000年01期 |
9 |
梅冥相;克拉通盆地旋回性沉积记录与成因岩石地层学[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
10 |
韩世庆,王守德,胡惟元;黔东麻江古油藏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2年04期 |
|
|
|
|
|
1 |
杨家騄;东秦岭寒武纪构造古地理概况[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88年05期 |
2 |
刘先文,崔天日;吉林东部二叠纪和三叠纪生物沉积和构造古地理格局[J];吉林地质;1996年02期 |
3 |
贾进华;;滇西南昌宁-孟连带南皮河群地层、沉积特征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J];岩相古地理;1995年04期 |
4 |
冯庆来,刘本培,叶玫;中国南方古特提斯阶段的构造古地理格局[J];地质科技情报;1996年03期 |
5 |
李思田;;活动论构造古地理与中国大型叠合盆地海相油气聚集研究[J];地学前缘;2006年06期 |
6 |
汤良杰,金之钧,张明利,刘池阳,吴汉宁,由福报,张兵山;柴达木盆地构造古地理分析[J];地学前缘;2000年04期 |
7 |
贾进华;滇西南澜沧江带热水塘下二叠统沉积特征及构造古地理意义[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
8 |
李志明,全秋琦;中国南部奥陶—志留纪笔石页岩相类型及其构造古地理[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
9 |
梁传茂;扬子地台北缘中段震旦纪早期地层沉积类型及构造古地理演化[J];现代地质;1988年02期 |
10 |
张世涛,冯明刚;滇东南地区泥盆纪沉积地质学研究[J];云南地质;199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