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河池—宜山断裂带构造演化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摘要】:论文在丰富的野外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绘制地质构造剖面、解释地震剖面、制作平衡剖面、变形场和应力场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河池-宜山断裂带的结构、几何学、运动学和形成演化及其与油气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认识:
1.河池-宜山断裂带展布于桂中坳陷北部,总体走向NW-近EW 向,由一系列逆冲断层组成,主干断裂一般为2 条,主干断裂与次级断裂及伴随的褶皱构造构成宽5-20km 不等的断褶带;主断裂倾向N 或S;沿走向可分为河池、宜山、柳城、英山四个构造段;各段断裂结构、伴生构造、褶皱组合样式、岩石变形等构造特征存在一定差异。
2.断裂带在地球物理场和地震剖面上均有明显显示;并且控制了沉积岩相的发育、分布,表现为在该断裂北侧下降盘形成伸展裂陷盆地,上升盘一侧发育浅海碳酸盐台地或孤立碳酸盐台地,断裂带构成二者的构造-古地理边界。
3.断裂带的构造样式主要有挤压构造、伸展构造、反转构造和走滑构造四大类。河池段主要为背冲构造和断坪-断坡式逆冲-推覆构造,宜山段主要为向南的叠瓦状构造,柳城段主要为向北冲的叠瓦状构造,英山段主要为正花状或叠瓦状构造。
4.断裂带运动学与平衡剖面分析揭示:四个区段变形后地层的变形缩短量分别为8.54Km、17.5km、11.4km-13km、2.3km,变形缩短率为19.1%、34.3%、24.8%-21.8%、7.9%;说明断裂带的变形强度有中间强,逐渐向两侧减弱的特点。
5.断裂带的构造变形受区域构造应力场及变形场控制。加里东运动主要为近SN 向的挤压褶皱作用,此时断裂带可能形成了构造薄弱带;印支运动主要为近SN 向的挤压褶皱作用,早期同生正断层发生构造反转,形成了东西向断褶带;燕山早期运动主要为NW-SE向的挤压褶皱作用,断裂带走向开始弯曲变形;燕山晚期运动主要为NNE-SSW 方向的挤压褶皱作用,是断裂带基本定型的时期;喜山早期运动主要为近EW 向挤压作用;喜山晚期运动主要为区域抬升作用。
6.断裂带的构造演化可以分为加里东期断裂带初始形成时期、海西期-早印支断裂带伸展裂陷阶段、晚印支-喜马拉雅构造反转-挤压变形阶段。
7.断裂带构造演化控制了桂中坳陷北部的盆地沉降、埋藏-剥蚀史和热史-烃源岩成熟史;其构造变形控制了构造圈闭样式和油气藏的形成、分布、破坏与保存。
|
|
|
|
1 |
刘传川;何明喜;王冶;金贝贝;林水清;陈晖;;焉耆盆地燕山期构造变形及其油气勘探意义[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6期 |
2 |
高新生,刘树根,郭贵安,王志坚;川中东北部构造样式及与油气聚集关系[J];矿物岩石;1998年S1期 |
3 |
颜丹平,汪新文,刘友元;川鄂湘边区褶皱构造样式及其成因机制分析[J];现代地质;2000年01期 |
4 |
夏义平,梁慧社,张功成;平衡剖面正演模拟在塔里木盆地地震解释中的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5年01期 |
5 |
张功成,梁慧社,徐宏,蔡希元;平衡剖面正演模拟技术在松辽盆地构造分析中的应用[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6 |
陈伟,卢华复,施泽进,曾庆;平衡剖面的正演计算及其应用[J];地质科学;1993年02期 |
7 |
郑亚东;平衡剖面、双重构造与造山带缩短量的计算[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4期 |
8 |
刘光炎,蒋录全;平衡剖面技术与地震资料解释[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5年06期 |
9 |
王运所,刘亚洲,张孝义,张剑峰,尹哲;平衡剖面的制作流程及其地质意义[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1期 |
10 |
胡德昭,徐鸣洁,黄钟谨;安徽无为盆地平衡地质剖面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1996年04期 |
11 |
刘池洋;拉伸构造区古地质构造恢复和平衡剖面建立——以渤海湾盆地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1988年01期 |
12 |
苏惠,曲丽萍,李桂霞,王艺景,宋静;东濮凹陷平衡剖面与构造演化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0年04期 |
13 |
漆家福,杨桥,王子煜,周建勋;关于编制盆地构造演化剖面的几个问题的讨论[J];地质论评;2001年04期 |
14 |
牟中海;;应用地震资料建立压性盆地平衡剖面[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2年04期 |
15 |
张明山,陈发景;平衡剖面技术应用的条件及实例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8年04期 |
16 |
杨春林,张振生,管守锐;塔里木盆地内构造样式类型[J];断块油气田;2000年05期 |
17 |
童亨茂,纪洪勇,宋立忠,高金辉;伊通地堑构造样式及其油气分布规律[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18 |
宋小勇;储呈林;芮志峰;;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构造样式及其演化[J];高校地质学报;2010年01期 |
19 |
陈建华;;沙东南构造带构造样式[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
20 |
张功成,徐宏,周章保,蔡希源,金利;裂陷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J];石油实验地质;199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