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土中柴油迁移土柱实验与反硝化条件下苯生物降解微环境实验研究
【摘要】:本文以柴油为非混溶污染物的代表,通过土柱实验评价均一砂土介质中柴油在完全干燥、残余含水和水位波动条件下的残余饱和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淋滤实验,评价淋滤作用对残余饱和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介质的粒径和和含水量对柴油的残余饱和度有着较大影响。水的渗透流速小时,对残余油的重分布影响不大,以缓慢的溶解作用为主。
生物恢复技术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地下水有机污染治理技术。反硝化条件下苯的生物降解目前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为探讨反硝化条件下苯的生物降解,以未污染的稻田土为接种物,进行了一系列的微环境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反硝化条件下苯和甲苯都能被微生物降解。甲苯比苯更易降解,甲苯的存在促进了苯的降解。本研究中反硝化条件下苯生物降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滞后期短,降解速率快,电子受体的消耗量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
|
|
|
1 |
胡培福;铁路机车用油现状及解决措施[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1994年06期 |
2 |
郑尊清,许斯都;柴油机燃料的发展[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1998年06期 |
3 |
段林亭;忽视培训 警钟再鸣[J];山东农机化;2000年07期 |
4 |
杨海云
,侯卫军;-20号柴油能在-20℃使用吗?[J];汽车维修;2001年02期 |
5 |
徐国强,杨富营,胡知,应纪来,陈亮,梁晓辉;柴油机燃用甲醇—柴油混合燃料燃烧特性的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6 |
时天亮,赵丹平;柴油清净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2年06期 |
7 |
刘永启,王延遐;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的机理研究[J];淄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2年03期 |
8 |
文华;姜水生;魏明锐;;基于喷孔两相流场的柴油一次雾化模型[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06期 |
9 |
;以水代油在M8891挫球机中的应用[J];轴承;1971年03期 |
10 |
李玉;措施实在效果好 节能又上新水平──射阳县航运公司八年节约柴油五千三百六十吨[J];交通财会;1988年04期 |
11 |
许刘万;;行业文摘[J];地下水;1989年01期 |
12 |
段惠民,李君,白英岭,江杰;汽车柴油机冬季燃用零号柴油的新装置[J];林业科技;1994年03期 |
13 |
;柴油喷射泵电子化[J];重型汽车;1995年06期 |
14 |
周自闽;对环境负责的林德叉车[J];工程机械与维修;1996年03期 |
15 |
李方成,郑清平;柴油机的燃油对动力性的影响及校正[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1997年04期 |
16 |
钱人一;燃气汽车的应用及相关的问题(下)[J];世界汽车;1999年04期 |
17 |
杜冬梅;柴油专用车在中国路还长[J];中国机电工业;2000年17期 |
18 |
马池忠,虢洪沂;市场燃油质量为何难以提高[J];中国标准化;2000年02期 |
19 |
周国进;玉柴YC6108ZQN型柴油-CNG双燃料车用发动机[J];城市车辆;2001年01期 |
20 |
王海霞;巨菱SD1130型柴油机[J];农机安全监理;200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