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白面石铀矿田成矿机理研究
【摘要】:
白面石铀矿田位于江西省南部。作者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矿田内与铀矿化有关的花岗岩、火山岩和成矿流体以及铀矿床的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1)白面石铀矿田基底花岗岩属于碰撞造山带增厚地壳重熔改造的产物,是良好的铀源体。
2)在研究区首次发现了钛铀矿及H2,表明区域高温地幔流体的存在。
3)研究区深大断裂、基底花岗岩和砂岩接触面为成矿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储矿空间,双峰式火山岩浆、燕山期岩浆活动及中基性脉体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热能、矿化剂。
4)铀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壳源岩石。
5)地幔流体本身不含矿,但其在上升过程中不断从上地壳及基底花岗岩中萃取铀,从而实现铀的活化转移。
6)富矿流体在玄武岩覆盖区较封闭的空间中与地下水混合导致其携带的矿质沉淀富集。
7)研究区存在160Ma、128Ma、103~86Ma三期铀成矿作用。矿床具有多因复合成矿特点。
|
|
|
|
1 |
何明友,金景福;若尔盖铀矿床成矿流体中矿化剂来源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6年S1期 |
2 |
刘治恒;巫晓兵;;中基性脉岩与铀成矿的关系[J];现代矿业;2009年03期 |
3 |
И.И.Лучинин;П.А.Пешков;П.К.Дементьев;赵凤民;;外乌拉尔和外贝加尔古河道中的铀矿床[J];世界核地质科学;1993年01期 |
4 |
祝民强,康自立,王乐民;3110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
5 |
Ю.Д.Филоненко,В.А.Петров,П.С.Козлова,刘平;高原玄武岩中的铀矿床(蒙古东部)[J];世界核地质科学;1994年03期 |
6 |
何明友,金景福;若尔盖铀矿床成矿流体中矿化剂来源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6年S5期 |
7 |
徐国端;韩润生;;新疆和静县巴音铜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J];地质与勘探;2008年06期 |
8 |
章邦桐,陈培荣,陈迪云,孔兴功;再论长英质隐爆角砾岩的气热流体溶浸成矿机制——隐爆角砾岩型铀矿床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J];矿床地质;2002年03期 |
9 |
张继武;吴军;李昌寿;宿晓静;王军平;;云南镇沅老王寨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黄金;2010年06期 |
10 |
R.G.多德森;;铀矿床形成的某些环境[J];国外放射性地质;1973年05期 |
11 |
谭友镞;;华南上古生界若干碳酸盐岩型铀矿床成矿特点及分布规律的初步认识[J];世界核地质科学;1982年02期 |
12 |
姚振凯,刘远厚,朱蓉斌;岩溶铀矿床的类型及其特征[J];中国岩溶;1986年02期 |
13 |
闵茂中,孔令福,江仪;3701铀矿床成因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J];沉积学报;1989年01期 |
14 |
赵希刚;贺建国;赵翠萍;;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在红山地区铀矿找矿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8年02期 |
15 |
拉杜西诺维奇;张本筠;;南斯拉夫捷列托夫斯卡河铀矿床[J];世界核地质科学;1975年Z1期 |
16 |
阿姆斯特朗;刘士倜;;未来的铀资源——“斑岩型”铀矿床[J];世界核地质科学;1975年Z1期 |
17 |
拉杜西诺维奇;张本筠;;南斯拉夫捷列托夫斯卡河铀矿床[J];国外放射性地质;1975年Z1期 |
18 |
阿姆斯特朗;刘士倜;;未来的铀资源——“斑岩型”铀矿床[J];国外放射性地质;1975年Z1期 |
19 |
王智儒;;苏联Желтореченское铀矿床[J];世界核地质科学;1985年02期 |
20 |
陈国梁;姚达泉;崔振奎;熊先祥;刘守坚;谢联忠;;盛源火山沉陷盆地铀矿床与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及卫片解译特征[J];铀矿地质;1987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