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泉域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及可视化
【摘要】:
时至今日,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地球科学得到突飞猛进地发展,最为突出的是在地层、油田、采矿、水文等方面建立三维地质模型。三维地质建模系统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之后逐渐地被地球科学领域广泛接受并重视的一门新的信息技术。与传统的二维显示方式相比,三维地质模型的显示更加直观、灵活、接受性更强,能够便于从多角度观察某一区域的地质和构造,有利于发现以往依赖二维可视化成果难以获取的信息。因此,三维地质模型及可视化研究已经成为地球科学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依托于中荷合作项目——“中国地下水信息中心能力建设”,通过对山东济南泉域地质、构造、钻孔等资料的收集、分析与整理,借助于GIS技术,运用当前比较先进的三维可视化系统软件——Environmental Visualization System(以下简称EVS)构建济南泉域三维地质模型(包括地质体模型和地质剖面模型)。
通过对济南泉域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把济南泉域中所有与地质有关的信息转化成一种立体图形的方式展现出来,清晰地揭示了济南泉域地质与构造等方面的深层联系,在模型中能获得以往利用普通手段获得不到的信息与规律。
本文构建的济南泉域三维地质模型能清晰地展现出济南泉域的地质、构造等条件,展示了济南泉群形成的地质背景和地下水的运移途径,加深人们对济南泉域地质、构造的整体掌握。构建的三维地质模型还可以向济南市政府“保泉供水”工程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为济南泉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为一定的指导作用。
EVS软件在国内应用较晚,利用EVS软件构建济南泉域三维地质模型是在可视化研究方面的一种尝试,通过分析该软件在构建三维地质模型中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今后的工作方向和改进措施。
|
|
|
|
1 |
文学东,卢秀山,李青元,魏占营;基于三棱柱的三维地质体建模及可视化研究[J];测绘科学;2005年05期 |
2 |
王小明;;基于剖面的三维地质模型构建与可视化研究[J];岩土工程界;2009年11期 |
3 |
李志;张磊;梅国雄;;地质勘察信息系统中三维模型控件的设计与实现[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
4 |
郭建波;浅层地震反射勘探在海底隧道勘察中的应用[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5年03期 |
5 |
黎应书,秦德先,蔡燕,林小平,伍伟,杨晓坤;云南省大红山铜矿床三维矿床数学模型[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5年05期 |
6 |
吴观茂;黄明;李刚;邹时林;;三维地质模型与可视化研究的现状分析[J];测绘工程;2008年02期 |
7 |
刘光伟;白润才;曹兰柱;王秀秀;;基于AutoCAD的露天矿三维地质模型的三维可视化构建方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8年06期 |
8 |
程慧;田忠锋;;扇16块油藏储层地质建模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10年05期 |
9 |
许茂林;王凯;周裕利;;某矿山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J];四川建筑;2010年06期 |
10 |
苗晋祥;李中明;;河南省新安县郁山铝土矿三维地质建模研究[J];山西建筑;2011年16期 |
11 |
曹代勇,李青元,朱小弟,周云霞;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模型探讨[J];地质与勘探;2001年04期 |
12 |
刘延莉;柳益群;;新疆三塘湖盆地二叠系储层三维模型研究[J];新疆石油天然气;2005年03期 |
13 |
屈红刚;潘懋;董攀;柴华;明镜;;基于网格细分技术的三维地质模型光滑方法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6期 |
14 |
钟登华;秦朝霞;李明超;胡兴娥;;三维地质模型支持下的滑坡体稳定性分析[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
15 |
孙先达;王璞珺;索丽敏;张民志;路杰;;松辽盆地火山岩储层三维可视化描述[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6期 |
16 |
韩峻;施法中;吴胜和;范峥;;基于格架模型的角点网格生成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8年04期 |
17 |
陈国飞;王加强;;相控储层建模在大庆长垣杏56井区葡一组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2期 |
18 |
申健;徐大伟;蔡雄翔;;基于钻孔数据的滑坡三维地质建模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19 |
张先伟;王常明;张国柱;王旖旎;;三维边坡地质体建模方法及工程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
20 |
瞿建华;王新海;秦可;江山;;LN油田2井区三叠系储层三维建模技术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