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中南段覆盖区构造控矿特征研究方法与实践
【摘要】:
随着找矿勘探难度的不断增大,在大比例尺构造控矿特征研究以及隐伏矿体定位预测方面,开展多学科多技术方法联合攻关已成共识。针对第四系覆盖严重的矿区,如何有效地综合利用当代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进行大比例尺构造控矿特征研究,并指导找矿预测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VLF和EH4两种物探方法为例,在大兴安岭中南段柴胡栏子金矿、宇宙地那斯台沟铅锌矿、哈尔楚鲁图银铜多金属矿等矿区进行了覆盖区构造控矿特征研究的方法实践。取得以下主要认识:
1、针对受构造(尤其是断裂构造)控制的金属矿化系统,甚低频电磁测量(VLF-EM)是一种非常便捷和有效的浅层物探手段,可有效圈定覆盖区构造矿化低阻带的平面展布及浅部产状,而EH4可以高精度反应较深部地质构造产状及组合特征。二者结合可以揭示覆盖区:
1)构造矿化带的产状特征;
2)控矿构造格局特征;
3)构造复合控矿规律与有利找矿部位。
2、使用VLF、EH4等地球物理方法进行构造控矿特征研究,具体步骤为:①现场踏勘和地质资料分析;②依据地质构造和矿化规律的认识,在矿区筛选最为有利的成矿区段;③甚低频扫面,探测隐伏矿化—构造蚀变带展布及在浅部的产状;④聚焦重点找矿区段;⑤EH4详查与深部控矿构造预测;⑥工程验证。
3、研究表明,VLF与EH4组合在大兴安岭中南段覆盖区构造控矿特征研究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对于热液型和夕卡岩型等构造控矿明显的矿床,此组合在开展隐伏构造—矿化带的空间定位、控矿构造基本格局分析和找矿有利部位定位预测等方面,应用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P612
|
|
|
|
1 |
仵彦卿,慕富强,贺益贤,蓝永超;河西走廊黑河鼎新至哨马营段河水与地下水转化途径分析[J];冰川冻土;2000年01期 |
2 |
刘红涛,杨秀瑛,于昌明,叶杰,刘建明,曾庆栋,石昆法;用VLF、EH4和CSAMT方法寻找隐伏矿——以赤峰柴胡栏子金矿床为例[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年02期 |
3 |
张寿庭,徐旃章,郑明华;甚低频电磁法在矿体空间定位预测中的应用[J];地质科技情报;1999年04期 |
4 |
曾庆栋,刘铁兵,李光明,沈远超,申萍,陆学良;新疆布尔克斯岱金矿床成矿远景[J];地质与勘探;2004年04期 |
5 |
郝立波,段国正,李殿超,吕志成;大兴安岭东南缘中酸性浅成侵入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铜矿化[J];地质找矿论丛;2001年01期 |
6 |
袁景花;索风营水电站岩溶及地下水物探勘查[J];贵州水力发电;2004年02期 |
7 |
曾庆栋,沈远超,刘铁兵,李光明,申萍;新疆多拉纳萨依金矿床成矿远景[J];黄金科学技术;2004年05期 |
8 |
贾长顺,曾庆栋,徐九华,于昌明;综合物化探技术在黄土覆盖区隐伏金矿体预测中的应用[J];黄金;2005年07期 |
9 |
张喜周,张振邦;内蒙大兴安岭南段地质构造与成矿[J];矿产与地质;2003年S1期 |
10 |
杜荣光;胡斌;;EH4电导率连续成像系统在银厂坡地质勘查中的应用[J];矿产与地质;2006年Z1期 |
|
|
|
|
|
1 |
陈志平;陈德玖;张照秀;叶兴军;;高频大地电磁法在慈母山隧道勘察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
2 |
朱永华,仵彦卿,吕海深,蒲锦春;植物生长条件下荒漠土壤水分预报的数学模型[J];冰川冻土;2001年03期 |
3 |
张济世,康尔泗,蓝永超,陈仁升,陈满祥;河西内陆河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及水资源利用率研究[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
4 |
赵文智,程国栋;生态水文学——揭示生态格局和生态过程水文学机制的科学[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
5 |
苏永红,冯起,朱高峰,吕世华;额济纳旗浅层地下水环境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2期 |
6 |
刘蔚;王涛;苏永红;冯起;司建华;张艳武;常宗强;;黑河下游土壤和地下水盐分特征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6期 |
7 |
曹宝;秦其明;李百寿;张泽勋;张自力;;天然超低频电磁场日夜交替及其稳定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8年01期 |
8 |
曹宝;秦其明;李百寿;张泽勋;张自力;;天然超低频电磁场日夜交替及其稳定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9 |
贾长顺;曾庆栋;徐九华;刘建明;;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褶皱控矿特征及找矿方向[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
10 |
张作伦;曾庆栋;叶杰;贾长顺;李文涛;;草原覆盖区隐伏金属矿体定位预测──以大兴安岭中南段某铅锌矿点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1期 |
|
|
|
|
|
1 |
汪劲草,彭恩生,孙振家;流体动力角砾岩分类及其地质意义[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2 |
邵军,王世称,马晓龙,付秀友,张炯飞,赵震宇,祝洪臣;大兴安岭北段金、多金属矿床区域成矿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1期 |
3 |
祝洪臣,张炯飞,权恒;大兴安岭中生代两期成岩成矿作用的元素、同位素特征及其形成环境[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4期 |
4 |
黎广荣;迟效国;董春艳;刘建峰;赵院东;;大兴安岭中段东南部糜棱岩化花岗岩的Rb─Sr年龄[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S1期 |
5 |
武广,李忠权,李之彤;辽西中侏罗统海房沟组埃达克质岩的确认及地质意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
6 |
唐守贤;大兴安岭中部寒武系下统苏中组的建立及其意义[J];地层学杂志;1984年04期 |
7 |
李仰春,刘宝山,赵焕利,张昱,韩彦东;大兴安岭北段根河地区中生代构造应力场特征[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5年04期 |
8 |
邱检生,王德滋,蟹泽聪史,BrentI A McInnes;福建沿海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J];地球化学;2000年04期 |
9 |
陈丹玲,刘良,车自成,罗金海,张云翔;祁漫塔格印支期铝质A型花岗岩的确定及初步研究[J];地球化学;2001年06期 |
10 |
苏玉平;唐红峰;侯广顺;刘丛强;;新疆西准噶尔达拉布特构造带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J];地球化学;2006年01期 |
|
|
|
|
|
1 |
谭克仁,谢建华,吴堑虹,潘传楚,贺伯初,郭定良;新疆北部布尔克斯岱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作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2年03期 |
2 |
郭定良,李志纯,谭克仁;新疆布尔克斯岱金矿床的构造成矿机理[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7年02期 |
3 |
李志纯;阿尔泰山南缘两类构造成矿类型金矿床及其成矿模式[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9年01期 |
4 |
吴冲龙,韩志军,王根发,郭永庆;银洞坡层控金矿的矿田构造及其控矿作用辨识[J];地球科学;1994年04期 |
5 |
底青云,石昆法,王妙月,王若,李英贤,张庚利,于昌明,张美根,许琨,连长云;CSAMT法和高密度电法探测地下水资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1年03期 |
6 |
魏文博;我国大地电磁测深新进展及瞻望[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年02期 |
7 |
底青云,王妙月,石昆法,张庚利,李英贤,王若,胡祥云;V6多功能系统及其在CSAMT勘查应用中的效果[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年04期 |
8 |
于昌明,石昆法,高宇平;CSAMT法在四台矿402盘区陷落柱构造探测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6年02期 |
9 |
王家映;我国大地电磁测深研究新进展[J];地球物理学报;1997年S1期 |
10 |
于昌明;CSAMT方法在寻找隐伏金矿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199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