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刘庄地区ES_2~下段层序地层及相控储层预测研究
【摘要】:
东濮凹陷刘庄地区为典型的陆相盆地破碎断块区,具有断层分布密集、杂乱,断块小而不规则的构造特征,并且储集层具有砂体类型多、单层厚度薄、横向连续性差等特点,储层预测难度较大。进行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克服储层地震预测多解性的研究对本区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针对刘庄地区地质与地震反射特征,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进行了层序地层学、沉积学与储层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地球物理方法进行了储层的预测,提出了预测思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地质分析方法和相干体技术相结合,帮助建立高精度的地层约束模型,提高储层预测精度;综合考虑物源、沉积相等地质条件于测井数据归一化过程,增强测井约束条件的有效性;运用沉积相地质分析结果在反演中作为约束条件,和反演结果相互印证,限制其任意性,增强其合理性,以提高预测结果的有效性。
针对研究工区取得了以下地质认识:
1.区内构造为多期断层发育叠加结果,主要断层始形成于沙三段沉积后期,沙二段沉积期构造发育相对稳定。东营组沉积后期受下部地层上隆抬升作用,构造活动较为强烈,形成两组北东-南西走向、对掉断层,对原构造进一步切割、改造,形成了“凹中有隆,隆中有洼”的复杂断块构造特征。
2.沙一段和沙二段组成一个三级层序,沙三段属于另一个三级层序;沙二下段大致可以划分7-8个中期基准面旋回,沙二上段可以划分为1-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沙一段大致可以划分出3-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
3.沙二下沉积期,水流方向多变,物源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主要有南部、东部和北部三个物源方向,其中以南部物源为主。沉积环境以滨浅湖和漫溢浅滩频繁交替为主;主要发育洪水水道、水道侧缘溢岸沉积、水道间漫溢沉积、泥质浅滩、砂质浅滩、浅滩砂坝等六种沉积微相。
4.沙二下亚段储集砂体主要为洪水水道砂、砂质浅滩受波浪改造的滩砂,其次为水道侧缘溢岸砂。在纵向上呈现砂体多而薄的特征,第III、IV、V基准面旋回含砂率高,物性较好,储集性能相对较好。平面上砂体展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连续性较差,主要发育南北方向的砂体,主要集中在南部刘16-刘5井区和北部刘20-刘37井区。
5.砂岩的物性较细,处于晚成岩作用A-B阶段。浅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为主要储层。砂岩孔隙度绝大部分在5%-20%,集中在8%左右;渗透率绝大部分在0.2-10毫达西,属于中孔低渗、低孔低渗砂岩。砂岩所处的沉积微相和后期成岩过程中的碳酸质胶结是影响其储层物性的两个主要因素。
6.测井曲线中与岩性相关最好的自然伽玛,其次为声波时差、自然电位、视电阻率、深感应。沙三上段、沙二下段灰质含量对砂泥岩分辨影响相对较小,沙一段灰质对储层预测影响较大。
7.自然伽玛反演相对波阻抗反演和井相关程度更高;沙三上段在工区西部斜坡区地层较为连续,倾角较小,反演效果较好、可信度高;沙二下段在断块区断块小而破碎、断层间距小、地层倾角变化大、地震反射同相轴紊乱,反演结果受初始模型影响较大,连续性较差。
8.综合考虑构造解释、沉积相分析、储层反演、物性分析及含油气性分析等结果,沙二下段在刘2井南局部构造、刘16井北区域为相对较好滚动勘探目标,主要目的层段为沙二下II-VI砂组;沙三上段刘28井北部地区为有利滚动勘探目标,主要目的层段为和刘28井4400-4600m层段相对应的层段。
|
|
|
|
1 |
高哲红;王建民;崔凤林;付雷;;综合储层预测技术在二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S1期 |
2 |
邓江洪;新沟油田开发调整研究[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3 |
尹艳树;吴胜和;张昌民;李少华;张尚锋;;用多种随机建模方法综合预测储层微相[J];石油学报;2006年02期 |
4 |
谢俊;张金亮;梁会珍;王金凯;;濮城油田沙二上1砂组末端扇沉积体系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5 |
唐金荣;;三维地震资料在密井网区井间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大庆油田PN地区典型区块葡萄花油层为例[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05期 |
6 |
刘海军;董志刚;张罗磊;路琳琳;王改卫;;红星地区沙一段储集砂体展布特征研究[J];海洋地质动态;2007年04期 |
7 |
王红;李红梅;魏文;王凡剑;王树刚;;阳信地区沙一段生物灰岩储层地震预测方法[J];油气地球物理;2010年03期 |
8 |
张庆峰;沈忠民;陈义才;汪巍;;东濮凹陷沙一段烃源岩生烃能力评价[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9 |
周延军;;东濮凹陷刘庄地区沙一段沉积相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4期 |
10 |
张宇焜;胡望水;李相明;周江江;蔡峰;;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一段沉积微相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年02期 |
11 |
陈君;陈发亮;郑玲;韩福民;邓明霞;张渊;;砂泥岩薄互层预测技术在东濮凹陷的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09年S1期 |
12 |
张吉昌;;等时地层格架下沉积微相对油气产能的影响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年03期 |
13 |
陈新军,汪立君,季东明;利用地震反演技术预测东濮凹陷文243井区储层[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3年05期 |
14 |
石万忠,陈开远,李梦溪,杨永林,代胜群;JASON在东濮凹陷H99块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地质科技情报;2001年02期 |
15 |
;行业新闻[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9年06期 |
16 |
吴东胜,郭建华,刘生国;T-R旋回层序在东濮凹陷前梨园地区Es_3~3亚段储层研究中的应用[J];矿物岩石;2001年02期 |
17 |
许广明,徐怀大,孔祥言;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油藏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年02期 |
18 |
时华星,毛永强;文南地区成藏机理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4年04期 |
19 |
汤春云;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精细描述技术及剩余油分布规律[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
20 |
常振恒,沈忠民,陈义才,汪巍;东濮凹陷沙一段源岩的成烃动力学参数特征[J];矿物岩石;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