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桩西地区沙二段古地貌恢复
【摘要】:
桩西地区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位于沾化凹陷的东北部边缘,西有埕东凸起,北邻埕北低凸起,东有五号桩凸起,其沉积体系主要受埕东凸起、埕北低凸起及其边界断层活动的控制。本次论文主要是在完善古地貌恢复的方法与原理的基础下,恢复选区桩西地区沙二段的古地貌。
古地形地貌是控制一个盆地后期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一个主要因素,同现在地貌一样,古地貌形态受到了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气候、基准面变化及构造运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桩西地区沙二段沉积特点主要受控于沉积前古地形地貌,因此开展桩西地区沙二段沉积末期古地貌恢复工作及探讨古地貌对后期沉积相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是从压实、剥蚀角度出发,通过对桩西地区沙二段沉积末期古地形地貌的恢复研究,进一步对古地貌恢复从方法上进行了研究。
本次论文古地貌恢复的基本假设条件是通过研究各层序的原始沉积厚度(未压实的厚度)变化,就可以确定某一层序沉积结束时的古地貌特征。因此,在恢复古地貌时,涉及到剥蚀厚度恢复、脱压实校正及古水深校正等问题。
本论文取得了以下认识和成果:桩西地区同沉积断层比较发育,因而这些断层控制着桩西地区沙二段主要沉积。该区沙二段残留沉积主要分布在埕东断层东侧、长堤断层西侧以及孤北断层南侧,中间桩西潜山带无沉积。通过地层真厚度校正,计算了沙二段地层真厚度,编制了地层真厚度等值线图。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剥蚀量恢复,剥蚀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西侧,其次为东侧、南侧,最大剥蚀厚度为30m。通过压实校正,恢复了原始地层厚度,重建了研究区隆洼相间的古地貌,并探讨了古地貌对沉积微相的控制,古斜坡区有利于砂坝的发育。通过对桩西地区沙二段沉积末期以来构造恢复,可知桩西地区处于扩张趋势,沉降中心向东南偏移。
|
|
|
|
1 |
张海祖;张好勇;刘鑫;客伟利;张勇;;塔中地区奥陶系鹰山组古地貌精细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2011年03期 |
2 |
;[J];;年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