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斑岩铜矿床斑岩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摘要】:
普朗复式岩体位于云南省义敦-中甸岛弧带南缘,与普朗大型斑岩铜矿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本文对普朗复式岩体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岩体的成因和成矿意义。
根据接触关系和岩石特征将普朗复式岩体划分为三个阶段侵入岩,即第一阶段的石英闪长玢岩,第二阶段的石英二长斑岩和第三阶段的花岗闪长斑岩。利用单颗粒锆石U-Pb法测定的早、中、晚三个阶段侵入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20.98±0.96Ma、211.81±0.5Ma和206.33±0.71Ma。
普朗复式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钙碱性系列-碱性系列。岩石总体富硅富钾,Rb、K和Th高度富集,Nb、Ta、Ti和Yb明显亏损。从早至晚,岩石向富硅、富钾、贫铝、贫镁方向演化。Sr-Nd同位素分析表明形成普朗铜矿含矿斑岩的岩浆来源于上地幔和下地壳。
含矿斑岩主要为石英二长斑岩,其次为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含矿与非含矿斑岩相比,更富集过亲岩浆元素和活动性元素,而稀土总量和轻稀土总量明显偏低,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铜矿化作用伴随着钾长石对斜长石的交代作用和石英的沉淀。相对富钾贫钠的铝质过饱和斑岩具有较强的形成斑岩型铜矿床的潜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