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引起地面沉降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
地面沉降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由于地壳表层土体压缩而导致区域性地面标高降低的一种环境地质现象。它具有成形缓慢、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成因机制复杂和防治难度大等特点,是一种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和规模不断增大,使得地面沉降灾害发生的频度呈上升趋势。目前针对地面沉降的研究主要着重于抽取深层地下水而引起的区域性地面沉降,但城市建设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已上升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天津是我国地面沉降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之一。据最新实测地面沉降资料显示,天津市城市建设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已上升到约占地面沉降总量的30%,特别是大容量的高层建筑物对地质环境影响非常明显。因此对天津市城市建设所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研究在理论和现实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天津市塘沽区温州大厦基坑工程为例,在正确认识基坑降水及上部荷载引起地面沉降机理的基础上,分别利用Processing Modflow软件和FLAC3D软件对由于基坑降水和上部荷载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数值模拟研究。
通过利用processing modflow软件模拟基坑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得出基坑内部沉降量、基坑边缘最大沉降量以及沉降影响范围。随后,对实际工程中可能会影响基坑降水引起地面沉降效应的因素进行了模拟分析。最后得出基坑的最终沉降量与基坑降水的降深有关;在工程中可以采用小流量慢速降水法可以减小基坑的沉降速率和基坑内部两点间的差异沉降;分散布井的方法同样可以减少基坑内的差异沉降;合理设置止水帷幕可以减小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边缘和外部的沉降,降低对周围已有建筑的影响等一系列结论。在此基础上,利用FLAC3D软件对上部荷载引起地面沉降量及水平位移量进行模拟计算。通过模拟,拟建31层酒店公寓塔楼中心点最大沉降值约为113mm,角点最大沉降量为50mm,x、y方向的最大水平位移量分别为34.7mm、34.6mm。最后,对于目前的地面沉降研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
|
|
|
|
1 |
龚士良;台湾地面沉降现状与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年03期 |
2 |
王祝芳;张弘怀;沈嘉;;宁波市积极预防地面沉降[J];决策与信息;2009年12期 |
3 |
吴林奎;孙永福;;论上海地面沉降与控制[J];地质学报;1973年02期 |
4 |
张之一;;全国地面沉降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召开[J];地质论评;1981年03期 |
5 |
姜岩,栾元重;地面沉降灰色模型预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0年06期 |
6 |
王园,王沁,郑祖国;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的数据本构预测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年03期 |
7 |
张克绪,李明宰,周宏;哈尔滨市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及其对工程的危害[J];自然灾害学报;1998年04期 |
8 |
李相德,许树国;从天津市控制地面沉降的实践看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必要性[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8年02期 |
9 |
郑铣鑫,武强,侯艳声,应玉飞;关于城市地面沉降研究的几个前沿问题[J];地球学报;2002年03期 |
10 |
赵建康,吴孟杰,刘思秀;浙江省杭嘉湖平原地面沉降及监测网络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4年01期 |
11 |
哲伦;;美国如何应对地面沉降[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年01期 |
12 |
佐藤健;郑毅;;地面沉降的解析[J];世界地质;1990年01期 |
13 |
李明朗,刘燕;天津市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4年S1期 |
14 |
吴铁钧,金东锡;天津地面沉降防治措施及效果[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8年02期 |
15 |
张阿根,刘毅,龚士良;国际地面沉降研究综述[J];上海地质;2000年04期 |
16 |
郑铣鑫,武强,应玉飞,谢晓程,侯艳声;21世纪我国沿海地区地面沉降防治问题[J];科技导报;2002年09期 |
17 |
刘建华;应用2S(GPS,GIS)技术监测地面沉降方法理论研究——以上海市杨浦区为样区[J];中国西部科技;2004年06期 |
18 |
北科;;我国70多个城市为何下沉[J];今日科苑;2007年11期 |
19 |
赵力田;;正名小议——略谈地面沉降研究工作的几个名词[J];上海地质;1981年02期 |
20 |
朱根山;地面沉降的危害及对策探讨[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