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扬子地区志留系生态地层格架及其初级生产力的初步探讨
【摘要】:华南地区的志留系是我国志留系的标准地区,近几十年来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成果。但这些主要集中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等方面,生态地层学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尤其是不同相区的生态地层格架以及初级生产力估算等更是空白。
本次工作自南向北选取凯里翁项、旺苍王家沟、紫阳芭蕉口这三条典型的志留系剖面,分别代表靠近古陆的近岸浅水环境、远岸和斜坡盆地环境。利用生态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划分生物群落和生境型,并通过这几个地区的生态地层对比,初步建立起上扬子地区志留系生态地层格架。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选择王家沟剖面,尝试估算了志留纪相关生境的初级生产力组成。参照相关研究,本文主要根据生源钡这已替代指标进行了定量估算,并同时用元素Al、P及Al/Ti比值等进行了定性的分析。结果表明,王家沟剖面潮间带-潮下带初级生产力973-1110gCm-2y-1之间,内陆架的初级生产力是960-1300 gCm-2y-1,外陆架的初级生产力是139-197 gCm-2y-1。根据现代中国南海和东海南部的资料,其潮间带-潮下带初级生产力在600-1000 gCm-2y-1之间,内陆架的初级生产力是400-600 gCm-2y-1 ,外陆架的初级生产力是100-400gCm-2y-1。这表明,根据生源钡估算出的上扬子地区志留纪各生境型的初级生产力与现代相应环境的生产力基本一致,因此可以作为良好的生产力指标。同时这还表明,可以通过相同生境型类比分析的方法,恢复、估算其它地区相应生境型的古生产力。这为今后进一步从地球生物学角度评价海相烃源岩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
|
|
|
1 |
巫华梅;海洋初级生产力、营养要素及海洋生物资源[J];海洋科学;1986年06期 |
2 |
陈其焕,陈兴群,张明;福建沿岸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6年06期 |
3 |
刘子琳,宁修仁,蔡昱明,刘镇盛;浙江海岛邻近海域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J];东海海洋;1997年03期 |
4 |
蔡昱明,宁修仁,刘子琳;珠江口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2年03期 |
5 |
Helmut Haberl
,李蕾;生态足迹与人类初级生产力占用的比较[J];国土资源情报;2005年01期 |
6 |
宁修仁,刘子琳,胡钦贤;浙江沿岸上升流区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5年06期 |
7 |
宁修仁,吏君贤,刘子琳,陈忠元,刘镇盛,朱根海;西湖水域初级生产力和富营养化的调查研究[J];海洋与湖沼;1989年04期 |
8 |
王桂云,R. T. Barber;热带西太平洋海洋事件与初级生产力的关系[J];海洋科学进展;1991年03期 |
9 |
沈志良;长江口海区理化环境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海洋湖沼通报;1993年01期 |
10 |
宁修仁,刘子琳,蔡昱明;我国海洋初级生产力研究二十年[J];东海海洋;2000年03期 |
11 |
蔡昱明,宁修仁,刘子琳,刘诚刚;莱州湾浮游植物粒径分级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及新生产力[J];海洋科学集刊;2002年00期 |
12 |
宁修仁,刘子琳,蔡昱明,刘诚刚;渤海晚春浮游植物粒度分级生物量与初级生产力[J];海洋科学集刊;2002年00期 |
13 |
赵文,董双林,李德尚,张兆琪,申屠青春;盐碱池塘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3年01期 |
14 |
刘子琳;浙江潮下带海域秋季初级生产力和叶绿素α的分市[J];东海海洋;1989年01期 |
15 |
李文权,王宪,郭劳动,洪丽玉,邱雨生;罗源湾初级生产力评价[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S1期 |
16 |
王桂云,Barber,R. T.;赤道太平洋初级生产力对El Nio事件响应的综合分析[J];海洋科学进展;1991年02期 |
17 |
姚宏禄;主养鲢鳙非鲫高产鱼塘的初级生产力与能量转化效率的研究[J];生态学报;1993年03期 |
18 |
朱明远;毛兴华;吕瑞华;孙明华;;黄海海区的叶绿素α和初级生产力[J];海洋科学进展;1993年03期 |
19 |
卢迈新,黄樟翰,吴锐全,肖学铮,谢骏;养鳗池塘的初级生产力和能量转换效率[J];水产学报;2000年01期 |
20 |
陈飞舟,沈国英,黄奕普,李文权,陈敏;厦门湾上屿附近海域初级生产力及相关要素的时间系列[J];台湾海峡;199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