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台南—涩北气田岩石物理建模及气藏检测研究
【摘要】: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北部最大的一个中生代陆相沉积盆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含油气盆地。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构造以及丰富的油气资源等多种特征,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点区域之一。柴达木盆地东部的三湖地区是目前世界上第四系发现生物气规模最大的地区。
地震岩石物理学是由传统的岩石物理学与勘探地震学结合组成的一门学科,被称为连接地震资料与油藏属性的“桥梁”。地震岩石物理学的目标是建立储层岩石及其孔隙流体性质与地震属性之间的联系,通过各种岩石弹性、粘弹性和各向异性等物理特性的系统理论和介质模型的应用,建立地震属性参数与储层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流体替换和叠前反演等技术手段,为隐蔽油气藏勘探和剩余油开采监测等的地震资料解释提供基础依据,有力地促进了地震岩性识别、储层流体检测、油藏地震监测等技术的发展。
本文研究了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湖相砂泥岩的岩石物理特性,并研究了不同层段的储层识别特征。通过横波预测,流体替换等技术,建立起油藏特征参数与地震属性参数之间的联系。在岩石物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叠前反演研究,实现了对三湖地区中高含气饱和度储层的预测。
|
|
|
|
1 |
曾融生;阚荣举;何傳大;;柴达木盆地的低頻地震工作[J];科学通报;1960年10期 |
2 |
曾融生;阚荣举;何传大;李彭年;;柴达木盆地低频地震探测结晶基底的工作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1960年02期 |
3 |
高学忠;;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地下水水化学[J];西北地质;1981年02期 |
4 |
周光第;;柴达木盆地城墙沟组的定义、时代及其分布[J];西北地质;1986年02期 |
5 |
黄汉纯;周显强;王长利;;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与石油富集规律[J];地质论评;1989年04期 |
6 |
尚尔杰;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第三系构造基本样式及石油地质意义[J];现代地质;2001年04期 |
7 |
孙镇城,乔子真,杨革联,张海泉,景民昌,杨藩,孙乃达;柴达木盆地归属问题[J];古地理学报;2002年01期 |
8 |
张彭熹;;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开发问题浅析(报告提纲)[J];青海国土经略;2002年S1期 |
9 |
谢庆宾,管守锐;从岩相古地理看柴达木盆地侏罗系的油气前景[J];古地理学报;2003年04期 |
10 |
刘志宏,杨建国,万传彪,刘振文,张立国;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中生代盆地性质探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年06期 |
11 |
曹国强,陈世悦,徐凤银,彭德华,袁文芳;柴达木盆地西部中——新生代沉积构造演化[J];中国地质;2005年01期 |
12 |
操成杰,王小凤;柴达木盆地近SN向构造形成机制与油气成藏意义[J];地质力学学报;2005年01期 |
13 |
李青梅;;柴达术盆地生物气资源概述[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1期 |
14 |
王发科;苟日多杰;祁贵明;王胜仓;李兵;郭晓宁;;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对荒漠化的影响[J];干旱气象;2007年03期 |
15 |
石秀云;祁得兰;李兵;;2010年12月13~16日柴达木盆地寒潮天气过程分析[J];青海科技;2011年01期 |
16 |
丘东洲;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学术讨论会在敦煌召开[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3年04期 |
17 |
项仁浩;应百才;;柴达木盆地气候与高原湖泊养鱼——试论柴达木气候因子对高原湖泊渔业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1985年02期 |
18 |
车自成;从青藏高原的隆起看柴达木盆地的形成与演变[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6年01期 |
19 |
黄青兰;;柴达木盆地干旱成因分析[J];青海气象;2003年02期 |
20 |
祁得兰;海显莲;;柴达木盆地南部夏季持续高温天气及环流背景分析[J];青海气象;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