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经济社会效果分析
【摘要】:
2004年9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2004-2010年)》,这是是国家扶持老矿山、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一大决策。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及矿山企业配套投资达40亿元,目的是在老矿山的周边和深部新探明一批资源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两个板块:一是理论分析找矿专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二是对找矿专项已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进行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评估,并为下一轮的找矿工作提供经验。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政策效果评估的基本理论,本文揭示了由独立性和研究能力均较强的高校科研人员作为评估主体保证了评估的科学性和客观公正性;政策效果评估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福利经济学“效率和公平”问题,政策的成功需要在效率和公平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
第二部分主要是理论分析,从理论上论证了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的合理性、可行性。本文认为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历史包袱是矿山危机的重要原因,专项的实施是政府对老矿山的一种“反哺”,是补偿性的政策,符合公平原则;这项补偿性的政策从经济学角度(“贫困恶性循环”、“大推动”理论、“市场失灵”、“系统论与协同论”)考虑是有效率的,有利于全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第三部分通过大量数据来说明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实施4年来的经济、社会效果,截止到2008年底,总计投入33.5亿元,几种典型矿产的潜在价值达2.6万亿;平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3年,矿山企业稳定就业人数达65万人,经济效果、社会效果突出。
第四部分是案例分析,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金曦黄金矿业有限公司为典型案例,分析了该公司实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2年以来的资源增加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管理创新效益等。
本文选题切合实际,在对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定性方面有新的突破,指出专项政府的补偿性政策,其找矿成果属准公共产品。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