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大吉山钨矿地区成矿作用发生与发展初步分析
【摘要】:
Sornette和Ide(2003)提出了一种“自相似振荡有限时间奇点理论”。该理论指出:“一个二维的动力学系统,具有两个分别代表正反馈和负反馈的非线性项,二者相互竞争,通过自相似的对数周期振荡(离散标度不变性),继之以幂律式的加速增长(连续标度不变性)而在有限时间内达到奇点(临界点)”。该理论较准确地反映了复杂系统中过程或事件向临界点的时-空演化与发展趋势,并且在对于突发事件的预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者从成矿系统复杂性的视角,将自相似振荡有限时间奇点理论与地质、地球化学相结合,对于大吉山钨矿地区成矿作用的发生与发展规律进行初步研究,探索非线性前沿科学在成矿系统中的应用与方法。
作者以“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是一切地质现象的本质与核心”的自然哲学理念为基本指导思想,以时-空对偶性为根本出发点,以化学波及其传播作为中心思想,以钨元素的含量M (r)作为成矿作用中正、负反馈的载体,运用地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复杂成矿系统中成矿物质的时-空分布,选取“时-空剖面”;根据自相似振荡有限时间奇点理论,建立研究模型, ln(),选取研究变量Dr;运用“中间渐近”原则,在“宏观”和“中观”不同标度上,对成矿作用时-空剖面中成矿物质的M (r)和Dr进行观察和测度,绘制Dr ? lnr一维演化趋势图,运用成矿系统复杂性理论来研究复杂成矿系统中成矿作用的发生与发展规律。
研究结果显示,钨元素的含量对数lnM(r)对于距离对数lnr的导数(dlnM(r)/dlnr),即“局部分数维”Dr由矿区外围向矿区中心的时-空演化过程中,具有通过“自相似对数周期振荡”过程转为幂律式增长而趋于成矿中心的明显规律性。这种规律性表明大吉山钨矿地区的复杂成矿系统中,钨元素在成矿过程中具有起着正、负反馈的作用,二者相互竞争,通过自相似的对数周期振荡,继之以幂律式的加速增长,而在有限时间内达到奇点(临界点),亦即成矿的发生。这一规律正确地反映了该矿区的成矿作用动力学过程与机制。由此作者认为,该理论可以进一步应用于成矿远景区的成矿预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P618.67
|
|
|
|
1 |
华仁民,张文兰,陈培荣,王汝成;赣南大吉山与漂塘花岗岩及有关成矿作用特征对比[J];高校地质学报;2003年04期 |
2 |
阙梅登
,夏卫华;江西大吉山脉钨矿床矿化富集特征及其机理初探[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
3 |
卢焕章
,施继锡
,喻茨玫;某含钽铌花岗岩成岩成矿温度的研究[J];地球化学;1975年03期 |
4 |
邱检生,McInnes BIA,徐夕生,Allen C M;赣南大吉山五里亭岩体的锆石ELA-ICP-MS定年及其与钨成矿关系的新认识[J];地质论评;2004年02期 |
5 |
曹钟清;大吉山钽铌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型[J];地质与勘探;2004年06期 |
6 |
张文兰,华仁民,王汝成,李惠民,陈培荣;江西大吉山五里亭花岗岩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探讨[J];地质学报;2004年03期 |
7 |
张文兰;华仁民;王汝成;陈培荣;李惠民;;赣南大吉山花岗岩成岩与钨矿成矿年龄的研究[J];地质学报;2006年07期 |
8 |
华仁民,陈培荣,张文兰,刘晓东,陆建军,林锦富,姚军明,戚华文,张展适,顾晟彦;华南中、新生代与花岗岩类有关的成矿系统[J];中国科学D辑;2003年04期 |
9 |
魏绍六;贾宝华;曾钦旺;;南岭地区钨矿成矿机理探讨[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6年02期 |
10 |
蒋国豪,胡瑞忠,谢桂青,赵军红,唐群力;江西大吉山钨矿成矿年代学研究[J];矿物学报;2004年03期 |
|
|
|
|
|
1 |
谢明辉,王兴明,陈后兴,罗仙平;碲的资源、用途与提取分离技术研究现状[J];四川有色金属;2005年01期 |
2 |
周涛发,岳书仓,袁峰;安徽月山矿田铜、金矿床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流体输运-化学反应成矿动力学[J];安徽地质;2001年02期 |
3 |
刘付程,史学正,顾也萍,张庆利;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壤属性制图中的应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4 |
赵文智,程国栋;生态水文学——揭示生态格局和生态过程水文学机制的科学[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
5 |
何志斌,赵文智;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典型样带植被空间异质性[J];冰川冻土;2003年05期 |
6 |
许保良,陈英功,黄福生,孙渝新;河北省丰宁地区两类碱长花岗质岩石[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
7 |
周涛发,岳书仓;长江中下游铜、金矿床成矿流体系统的形成条件及机理[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
8 |
牟南,吴朝东;上扬子地区震旦—寒武纪磷块岩岩石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9 |
徐跃通,周保华,黄福生;山东平阴地区中元古代层状硅质岩热水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
10 |
谢玉玲,徐九华,钱大益;太白金矿载金矿物标形特征[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
|
|
|
|
1 |
林新多
,张德会
,章传玲;湖南宜章瑶岗仙黑钨矿石英脉成矿流体性质的探讨[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86年02期 |
2 |
韩宝福;;后碰撞花岗岩类的多样性及其构造环境判别的复杂性[J];地学前缘;2007年03期 |
3 |
张德会,龚庆杰;初论元素富集成矿的地球化学机理—以岩浆热液矿床的形成为例[J];地质地球化学;2001年03期 |
4 |
李光明,沈远超,刘铁兵;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华力西期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与勘探;2001年01期 |
5 |
袁万明,莫宣学,喻学惠,罗照华;东昆仑印支期区域构造背景的花岗岩记录[J];地质论评;2000年02期 |
6 |
李晓峰,毛景文,王义天,王登红;惰性气体同位素和卤素示踪成矿流体来源[J];地质论评;2003年05期 |
7 |
张彦;陈文;陈克龙;刘新宇;;成岩混层(I/S)Ar-Ar年龄谱型及~(39)Ar核反冲丢失机理研究——以浙江长兴地区P-T界线粘土岩为例[J];地质论评;2006年04期 |
8 |
易顺华,李珍;侵入接触构造的地质力学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1997年02期 |
9 |
徐克勤;;湘南钨铁锰矿矿区中矽嘎岩型钙钨矿的发现,并论两类矿床在成因上的关系[J];地质学报;1957年02期 |
10 |
胡受奚;季寿元;;南岭一钨矿田中钨锰铁矿-石英脉两旁围岩蚀变的研究[J];地质学报;1962年02期 |
|
|
|
|
|
1 |
莫柱孙;试论南岭花岗岩的地质环境分类[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5年01期 |
2 |
章崇真;某钽铌钨铍矿化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J];地球化学;1975年02期 |
3 |
赵斌
,李维显
,蔡元吉;黑钨矿、锡石、铌铁矿、细晶石、铌钽铁矿生成条件及黑钨矿和锡石中钽、铌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J];地球化学;1977年02期 |
4 |
张玉学;阳储岭斑岩钨钼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J];地球化学;1982年02期 |
5 |
王德滋,彭亚鸣,袁朴;福建魁岐花岗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J];地球化学;1985年03期 |
6 |
陈惜华,胡祥昭,丛献东;西岭锡矿床岩体含矿性与成因类型的研究[J];地球化学;1986年01期 |
7 |
张国新,谢越宁;江西大吉山钨矿碳酸盐阶段白钨矿的氧同位素组成[J];地球化学;1989年01期 |
8 |
李献华,桂训唐;花岗岩的定年方法学初论[J];地球化学;1990年04期 |
9 |
刘师先;塌山斑岩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J];地球化学;1992年02期 |
10 |
赵振华,增田彰正,M.B.夏巴尼;稀有金属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J];地球化学;199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