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乌旗朝不楞地区地质构造演化
【摘要】:
兴蒙造山带是古亚洲洋闭合的产物,是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增生与碰撞的构造部位,具复杂的演化历史,存在多条蛇绿岩带,一直是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北部朝不楞地区属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古生代增生带,遭受了中生代构造的改造与叠加,是研究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分离和闭合重点地区之一。
本文以现代构造地质学、构造解析学理论和方法为手段,在对研究区地层、岩石、古生物、岩浆岩、构造等方面野外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区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体制的构造形迹的几何学特征、运动学特征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建立了朝不楞地区构造变形序列,划分六个世代:顺层流变褶皱,层劈置换(D1);北西西向尖棱褶皱构造(D2);北东东-北东向中常褶皱构造及逆冲断裂的形成(D3);北东向褶皱(D4);北北西向开阔褶皱构造(D5);朝不楞地区断层张性活动(D6)。
根据不同地层化石、岩浆岩的同位素年龄,对朝不楞地区各构造层的构造时限进行了探讨。结合构造变形序列,确定朝不楞地区各构造事件时代。
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将朝不楞地区构造演化划分为五个阶段:①晚寒武世-奥陶纪:古亚洲洋洋壳俯冲,岛弧发育;②中泥盆世-早石炭世:弧后盆地沉积;③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陆陆碰撞,古亚洲洋闭合;④侏罗纪-白垩纪:大陆边缘火山喷发,板内变形;⑤新生代:陆内断陷盆地。
|
|
|
|
1 |
林璐;何光玉;张洪安;云露;余腾孝;朱永辉;王离迟;姚泽伟;董传万;竺国强;;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中侏罗世逆冲构造变形及其地质意义[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年04期 |
2 |
宫同伦,杨兴科;凤县铅硐山铅锌矿床动力热液成因标志与找矿方向[J];地质与勘探;1990年10期 |
3 |
李智明;;锡矿山锑矿有限应变及其与成矿关系的初步分析[J];湖南地质;1991年04期 |
4 |
郭振春;黔西南金矿的构造控制作用探讨[J];贵州地质;1993年01期 |
5 |
陈瑞保;张延安;;豫西峡河岩群层序及变形特征[J];河南国土资源;1993年02期 |
6 |
雷振宇,李永铁,刘忠,鲁兵;藏北羌塘盆地构造变形及其动力学背景[J];地质论评;2001年04期 |
7 |
张健,石耀霖;青藏高原隆升及伸展变形中的重力位能[J];地球物理学报;2002年02期 |
8 |
姜波,徐凤银,彭德华,周建勋,金法礼;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构造变形特征[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
9 |
胡潜伟;贾东;陈竹新;罗良;贾秋鹏;;龙门山飞仙关断层传播褶皱磁组构特征及构造意义[J];高校地质学报;2005年04期 |
10 |
钱俊锋;肖安成;程晓敢;王亮;张微;孟立丰;姚琪;;喀什北缘南天山冲断带构造变形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
11 |
赵德军;王道永;吴德超;刘援朝;;磨西断裂变形与运动学特征研究[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8年03期 |
12 |
钱俊锋;肖安成;张微;孟立丰;王亮;楼谦谦;;南天山西段前陆褶皱冲断带平衡剖面分析[J];科技通报;2009年04期 |
13 |
苏龙;杨鑫;刘兴旺;郑建京;;藏东南三江地区浅层构造变形的运动学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年01期 |
14 |
周月玲;尤惠川;;张家口断裂第四纪构造变形与活动性研究[J];震灾防御技术;2010年02期 |
15 |
陈应涛;张国伟;鲁如魁;张永强;;青藏高原西北缘郭扎错断裂~(40)Ar/~(39)Ar年代学研究——阿尔金断裂西延的新证据[J];地质通报;2010年08期 |
16 |
谭晓慧;宋传中;查甫生;李加好;张妍;;数值模拟方法在构造变形研究中的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2期 |
17 |
李化启;许志琴;杨经绥;唐哲民;杨梅;;拉萨地体内松多榴辉岩的同碰撞折返:来自构造变形和~(40)Ar-~(39)Ar年代学的证据[J];地学前缘;2011年03期 |
18 |
林舸,赵重斌,张晏华,王岳军,单业华;地质构造变形数值模拟研究的原理、方法及相关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5期 |
19 |
平生;《嵩山构造变形》简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82年01期 |
20 |
刘文灿,谭应佳,王果胜,马文璞;大别山造山带北缘构造变形及其演化[J];地学前缘;199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