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既是我国政治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实行“村民自治”以来,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些进步也进一步促进和推动了广大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活跃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如何为农村民主建设现状提供一个比较客观、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不仅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也引起了党和政府高层官员的重视。民政部曾先后组织推行多个示范村创建活动,提出了村民自治达标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的有关标准,试图以此引导和进一步推进我国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农村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总体看,这些指标体系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和取得的主要成就,其制定也对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引导和推进作用。但是,毋庸讳言,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其发展仍然呈现出十分活跃的状态,随着实践的进一步发展,这些评价指标体所提出的有关标准和方法不是显得过于笼统,就是难免以偏概全,很难全面反映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实际情况。此外,随着“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学术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也产生了对这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本文从村民自治示范村和民主法治示范村两个较有代表性的评分标准为例,结合学术界有关研究成果,以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和评价方法为主要内容,比较深入地分析了现有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学术界有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经验,提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有效性检验标准。
本文包括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学术界有关我国农村民主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本现状。第一章以“村民自治达标示范”活动和“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为例,分析当前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章分别从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方法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调整与完善。第三章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以及相关的指标权重分析,初步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最后,本文的第四章初步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检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