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塑性强化效应的三通管承载能力有限元分析
【摘要】:
三通管结构是石油化工级核电工业管道中的重要组成元件,是承压装置中常见的结构模式。近年来,国内外针对三通结构的塑性极限分析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中通常基本都采用了理想塑性本构模型,对于三通结构在考虑塑性强化效应的塑性强度研究工作尚未展开,没有充分挖掘管件材料的使用潜力。本文考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大变形产生的塑性强化效应,分析无缺陷三通结构的塑性极限载荷,采用ANSYS商业有限元软件进行详细的数值模拟,根据最大应变强度的节点,提取不同载荷子步下的应变强度,做出相应的应变强度节点的载荷—应变强度曲线。从工程角度出发,采用我国分析设计标准和ASME规范推荐的两倍弹性斜率准则确定塑性极限载荷值。讨论塑性强化效应对三通结构塑性极限载荷以及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建立了正交等径三通,不同管径比的正交等厚三通,不同管径比的正交等强度三通,等径斜交三通理想弹塑性和塑性强化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内压下达到其屈服极限的过程中,追踪其加载历史,研究不同载荷步下Mises应力的分布情况。
2、建立了正交等径局部减薄三通,斜交减薄三通的理想塑性、强度塑性的极限内压数据库,分析了其减薄区最薄厚度、环向长度、轴线长度对极限荷载的影响。
通过比较分析,考虑塑性强化的三通比其在理想弹塑性下的三通塑性极限压力载荷有明显的提高。这对于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改进三通结构设计和安全评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值参考。
|
|
|
|
1 |
周楚荣;塑性强化正交异性圆形网架计算[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4年01期 |
2 |
彭剑;周昌玉;薛吉林;代巧;;含多局部减薄缺陷压力管道的安全评定方法讨论[J];压力容器;2010年05期 |
3 |
仝茂源;;空间网架结构极限载荷的有限元法追踪分析[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4 |
朱国民;蔡钢思;高增梁;雷月葆;;厚壁圆筒在内压和轴向力复合载荷作用下的极限载荷[J];压力容器;2008年07期 |
5 |
舒斌;胡刚义;肖伟;张元盛;;大开孔圆柱壳极限载荷的有限元分析[J];船海工程;2011年02期 |
6 |
胡杰;载荷唯一性原则及其应用[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1期 |
7 |
姜建华,李克兴;复杂形体的极限载荷分析[J];铁道学报;2000年S1期 |
8 |
陈坡;金志江;李浩;王晓芳;蒋诚航;;长径双弯头组合管件的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J];化工机械;2008年05期 |
9 |
熊慧而;金属材料屈服函数的注记[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
10 |
韩良浩,柳曾典;内压作用下局部减薄管道的极限载荷分析[J];压力容器;1998年04期 |
11 |
王晓明,朱朔元;板翅式换热器封头极限载荷的分析[J];深冷技术;2005年05期 |
12 |
林荣川;;液压缸的约束方式与稳定性研究[J];机电技术;2006年03期 |
13 |
管文华;方德明;张康达;;圆平盖中心大开孔的极限载荷和结构的分析研究[J];化工机械;2007年04期 |
14 |
金永杰,李康先;平面应变条件下复合挤压的极限载荷[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80年03期 |
15 |
蔡大文;;周边简支受均匀内压锥壳的塑性极限载荷[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
16 |
张琦跃;刘勇;;一种计算∪形槽弯曲板的局部应力和极限载荷的简单方法[J];机械强度;1993年02期 |
17 |
宋力;;含轴向外部裂纹圆筒的标准载荷[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
18 |
华云龙;冯云田;;浅筒仓的塑性极限分析[J];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
19 |
张治强,张国,赵赤云,冯夏庭,林韵梅;边坡预应力锚固结构的实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5期 |
20 |
轩福贞,李培宁,刘长军,惠虎;含缺陷接管/三通结构塑性极限载荷研究进展[J];压力容器;200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