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的优化
【摘要】:提高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是该电池能否早日商业化生产的瓶颈问题。根据光阳极研究的最新进展,在纳米粉末制备光阳极技术的基础上,本论文首次将不同粒径的胶质碳球加入到纳米颗粒中造孔作为散射中心,得到针形微孔新颖形貌的光阳极,有效提高了光阳极的散射能力,提高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捕获效率和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是: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粒径较小,约为18nm。这种小粒径的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制备的光阳极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能有效提高染料吸附量。但由于小粒径的纳米粒子排列过于致密,制成的膜呈透明状态,这不利于射入光阳极内光的散射。为提高光阳极对射入的光的散射效果,我们在一定量浆料中掺混了粒径分别为250nm,500nm,700nm不同大小相同量(15wt%)的碳球,然后涂覆在导电玻璃上的薄膜经高温烧结后碳球被烧掉,膜中就出现了较多的孔洞,孔洞的大小约为掺入碳球粒径大小,我们研究了电池效率随孔洞大小的变化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在相同厚度下当掺混500nm一定量(15wt%)碳球时电池的光捕获效率及光电转换效率达到最优。
我们在此结论基础上又继续研究了一定量浆料中掺混500nm不同量碳球造孔对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实验过程中所用浆料二氧化钛纳米粒子浓度相同。研究发现随着掺混碳球量的增加,光阳极对入射光散射效果逐渐增强,光阳极的染料吸附量降低,当掺混500nm质量为浆料中二氧化钛纳米粒子质量15%碳球时电池效率达到最优。实验研究了孔洞量的多少对光阳极散射和染料吸附能力以及组装电池后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我们通过比对实验发现造孔后光阳极的散射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并且掺混15wt%碳球造孔后的电池效率达到最优,电池最优光电转换效率从造孔前的5.5%(Jsc=11.7mAcm~(-2), Voc=0.645V, FF=0.699)提高到造孔后的7.2%(Jsc=14.8mAcm~(-2), Voc=0.657V, FF=0.703),约提高了31%。
此外我们还在光阳极中掺混含氮元素空心球,增加光阳极散射效果的同时,改变光阳极导带和价带间的能级差,拓宽光阳极对更宽波段单色光的响应度,研究了掺混氮元素后的光阳极组装的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及填充因子随厚度变化的关系。
|
|
|
|
1 |
吴正权;扣人心弦的新一代台湾光阳极光250[J];摩托车;2005年04期 |
2 |
傅宏达,宋天平,张伯荣,糜天英;用于电化学太阳电池的几种多晶n-CdS光阳极特性的研究[J];太阳能学报;1982年01期 |
3 |
黄光胜;Janne Halme;杨芸;Peter Lund;;纳米TiO_2薄膜厚度与不锈钢基体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影响[J];功能材料;2008年10期 |
4 |
金晓艳;刘志勇;王艳芳;蔡传兵;鲁玉明;胡林华;戴松元;;碳纳米管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光阳极中的应用[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11年01期 |
5 |
刘勇;沈辉;邓幼俊;;一种螺旋丝状集成的立体吸光太阳电池[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7年03期 |
6 |
陈冠雨;郑凯波;莫晓亮;孙大林;陈国荣;;ZnO/TiO_2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的运用[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年06期 |
7 |
徐炜炜,戴松元,方霞琴,胡林华,孔凡太,潘旭,王孔嘉;电沉积处理与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的优化[J];物理学报;2005年12期 |
8 |
纪伟伟;蔡宁;赵颖;张晓丹;孙建;魏长春;远存达;李媛;苏燕;熊绍珍;;一种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用新型对电极的研究[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年08期 |
9 |
沈昱婷;林婧婧;徐峰;孙立涛;;基于ZnO纳米片/纳米球复合结构光阳极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J];电子器件;2011年04期 |
10 |
杨丽;辛钢;吴丽琼;马廷丽;;柔性染料敏化太阳电池[J];化学进展;2009年10期 |
11 |
远存达;赵颖;蔡宁;苏燕;李媛;纪伟伟;张存善;熊绍珍;;TiCl_4处理对TiO_2薄膜显微结构以及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2008年05期 |
12 |
李洁;孔凡太;戴松元;王孔嘉;;共吸附剂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的应用[J];化学通报;2010年03期 |
13 |
;光能转换与器件[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3年05期 |
14 |
朱俊;戴松元;张耀红;;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的电子传输及复合[J];化学进展;2010年05期 |
15 |
史成武,戴松元,王孔嘉,郭力,潘旭,孔凡太,胡林华;1-甲基-3-己基咪唑碘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J];化学学报;2005年13期 |
16 |
黄小瑞;沈辉;刘勇;邓幼俊;;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电极工艺的比较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2期 |
17 |
刘勇;沈辉;黄小瑞;邓幼俊;;用背反射提高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光吸收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18 |
尹艳红;薛载坤;杨宝宁;杨书廷;;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纳晶TiO_2多孔薄膜研究进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19 |
范宏斌,范钦柏,邓薰南;电沉积Pt微岛对单晶n-Si光阳极行为的影响[J];太阳能学报;1990年04期 |
20 |
吴锋;新一代光阳极光250踏板车简介[J];摩托车技术;200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