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十年(2009-2018)高考历史试题研究
【摘要】:高考与教育教学的双向关系是高考教育性的表征,其体现出的“三服务”功能,即高考服务于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服务于教学的需要、服务于课程改革的需要,兼具理论与实践研究价值,因此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海南省高考历史试题区别于全国卷和其他地区自主命题高考卷,具有本省独特性。结合当前课程改革和2017年海南卷命制出现变动两大背景,本文从五个方面对2009至2018年海南高考历史试题和成绩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对《考试说明》、试题内容和结构的调整了解海南高考试题命制从注重“知识素养”到注重“能力素养”,从“依据教材到跳出教材”的转变,体现核心素养对高考试题的渗透。在对三本必修和选修的考点、频率及材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后得到以下结论:试题高频考点以主干知识为主;三个模块中分值分配不均;材料阅读量稳定;试题材料以史家著作和文献为主,来源广泛。由此总结海南高考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强化对主干知识的考察;二是借由材料创造历史情境,突出考察“能力素养”;三是关注现实,强调“活的历史”;四是重视彰显核心素养在试题中的地位,反映高考服务课改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高考服务于教学的功能,本文以2015至2018年考生成绩为例了解海南高考及考生的整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从“考”与“学”的关系中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和策略,主要有以高考为导向夯实基础,用情境感知历史温度,以培养历史思维渗透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