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共光路径向剪切干涉测量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王仲平  
【摘要】:共光路径向剪切干涉技术是将待测波面由径向剪切干涉仪分别放大或缩小成不同倍数的两波面后在相互重叠区域产生干涉,然后通过干涉条纹对波前的相位分布进行检测的一种干涉计量技术。与其他经典的双光束干涉计量技术如Fizeau干涉、Twyman-Green干涉相比较,径向剪切干涉计量技术除具有高精度的优点外,还具有在光路中不需要设置专门的参考光,对环境扰动和机械振动不敏感的优点。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双Fresnel波带片径向剪切干涉法测量三维温度场,三维温度场由不同温度的平行加热双棒提供,通过两块焦距不同的波带片实现剪切干涉,采用光学层析技术重建三维温度场。在三维温度场的重建中,由于测试数据的非完全性,通常采用的代数迭代算法不能很好地解决重建精度这一问题。为此,在算法中引入了包含先念知识的属性矩阵,采用了变超松弛系数重建三维温度场。计算结果表明,引入了属性矩阵和变超松弛系数的迭代算法能够更好地重建三维温度场。 本文还就径向剪切干涉仪用于非球面透镜的波面检测进行了研究。利用双波带板剪切干涉仪得到反应非球面透镜波面相位分布的干涉条纹。对干涉条纹,利用SCPM求取两剪切波面相位差,在极坐标中将相位差径向迭加得到原始波面相位分布。该方法具有精度高、不损坏透镜镜面、适用于在线检测等优点。 通过两个实验研究表明,径向剪切干涉光路的搭建具有多样性,测量精度高且可根据不同测试对象选择不同的测量精度,测试对象具有广泛性。是一种可用于实时在线检测的干涉测量技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万治;;基本干涉场及全息成象[J];光学精密工程;1982年02期
2 戴晓芳,魏耀林,陈兴梧,吴继宗,陈本智,葛宝臻;高精度计算全息位相探测干涉系统的研究[J];计量学报;1997年04期
3 尚玉峰,吴重庆,刘海涛,刘彦辉,唐丽杰;对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的干涉场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林旦;杨国光;;干涉场在空间自由传播中的位相损失[J];光学仪器;1988年02期
5 夏明东,沈晓庆;振动干涉计量的一种方法[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6 巩稼民,王琪琨;空间域相位调制测长干涉仪的数据处理方法[J];应用光学;1999年03期
7 王彦,赵光兴;一种位相光栅激光衍射干涉场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8 Heinz Wachutka;忻华泰;;利用全息照相重现相移干涉场的重迭测量轮廓差和变形[J];国外计量;1977年05期
9 徐昌杰;;杨氏干涉场中干涉条纹的梯度解[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10 李孟超,刘铁英,庄松林,包学诚;用程差衍射器件实现激光干涉无导轨测距[J];光学仪器;1998年04期
11 巩稼民,王琪琨,梁青,方强;空间域相位调制干涉仪用于微位移测量[J];应用光学;1999年02期
12 殷纯永;计算机辅助相位测量及其计算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1987年04期
13 ;测量激光辐射相干长度时的问题和认识[J];光学精密工程;1978年03期
14 秦南荣;;光电接收干涉信号的出光孔径修正[J];计量技术;1980年06期
15 任志文;剪切干涉检查视网膜视功能[J];光学技术;1989年03期
16 梁志军,谷云彪,李德才;干涉型光纤陀螺中的偏振光干涉[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4年02期
17 曹根瑞;干涉技术的新发展——光电相位测量技术[J];光学技术;1991年02期
18 李剑波,陈子乾,覃泽涛;平面波干涉场的模拟实现[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9 苗静;;光学面形检测仪[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0 杨志文;;Mach-Zehnder干涉仪的调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志峰;沙定国;;利用具有梯度力的干涉场实现对微粒的筛选[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胡杰;秦艳利;李艇;;利用双曝光全息干涉场测物体微小位移[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3 李勤;胡晓明;冯万力;沙定国;林家明;曹群;王初;;阵列光镊操控生物颗粒的理论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冯万力;沙定国;李勤;林家明;王初;;基于阵列光镊系统对生物颗粒操纵的理论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李勤;周妍煌;李婧方;胡晓明;;阵列光镊技术在细胞分选中的应用[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6 刘人杰;;VTS微波传输子系统天线高度的设计[A];1991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卷Ⅱ)[C];1991年
7 郭培基;余景池;;设计非球面检测用补偿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吴栋;朱日宏;陈磊;何勇;吴子明;;移相干涉仪的主动抗振技术:光强-相位法振动探测与补偿[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苏俊宏;石一磊;杨利红;徐均琪;;基于相位偏移干涉术的薄膜厚度测量方法[A];第十七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年会暨“五省一市光学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铁根;金霞;李刚;吴开杰;刘丽娜;;线聚焦光学相干层析术的研究[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晨光;同步移相干涉共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王莉;部分相干光的传输特性和光谱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 王军;短相干光干涉在晶体特性参数和微观表面形貌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素文;单频干涉精密距离测量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2年
5 王二伟;纳米分辨率定位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6 李琳;基于光栅衍射光干涉的位移测量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7 黄金堂;基于激光干涉技术的微纳结构制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翁继东;超快脉冲激光干涉技术及其在冲击动力学过程诊断中的应用[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9 麻硕;基于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模间干涉的光学电压互感器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10 李振华;实现涡旋光束及光强图样调制的多孔干涉仪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凡凡;微纳双重结构特征参数检测方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2 陈子阳;随机电磁光束的传输特性[D];华侨大学;2008年
3 张涛;物体微小振动光学干涉测量方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朱泉水;剪切散斑干涉检包覆粘接缺陷可视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2年
5 肖新元;全反射倏逝波干涉场光学力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1年
6 周琳;光纤Bragg光栅瞬态应变信号检测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7 邵明珍;基于钠光干涉的透明体表面形貌测量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郝晶晶;波长移相干涉测量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9 陈刘;光纤散斑干涉技术及在光学图像加密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07年
10 王学勤;激光微多普勒效应的仿真与实验研究[D];烟台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