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南昌私立中学研究(1912—1937)
【摘要】:
近代私立中学主要存在两种办学主体,一是中国民间私人或私人团体;一是外国教会。在这两种办学主体的不懈努力下,近代南昌私立中学兴起,并凭借其较强的社会适应性,不断获得发展,主要经历了初创、全盛、曲折、持续四个发展时期。此外,政府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实施了立案认可、规范监督以及资金扶助等政策,促进了私立中学健康有序的发展。在办学方面,学校端正办学理念,严格训育管理,以促成良好校风;加强课程建设,引进优秀教学人才,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与公办中学不同,学校经费自筹自理,为生存和发展,各校长往往四处奔波筹集经费,完善办学条件;学校机构精简,人员精干,建立了一套校董会与校务委员会相结合的行政管理制度。尽管私立中学在发展中存在诸如经费短缺、办学水平较低等的问题,但学校却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培养了大量人才,弥补了公办教育的不足,为近代中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