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抗性淀粉对猪肉肉糜持水性及中式香肠品质的影响研究
【摘要】:
抗性淀粉是指不能被人体小肠消化吸收的淀粉,具有同膳食纤维类似的生理功能,以及较膳食纤维更优越的加工特性,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功能性添加剂。目前的研究表明抗性淀粉的持水性较低,但前人只简单的将抗性淀粉的低持水性归因于抗性淀粉的结晶性,而未有更深入的阐述。本论文以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为主要手段,研究了玉米抗性淀粉对原淀粉和猪肉肉糜持水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抗性淀粉对传统中式香肠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玉米抗性淀粉的含量对玉米淀粉的持水性有一定影响。抗性淀粉含量的增加使得体系中水分的流动性降低。吸水过程中,在抗性淀粉结合水分的能力饱和以前,水分的渗透使结合得最紧密的那部分水分与抗性淀粉的结合力度下降,同时更多的水分与抗性淀粉结合。
2.从磁共振的角度分析,玉米抗性淀粉与普通玉米淀粉均能提高猪肉肉糜的保水性能。当抗性淀粉的添加量为4%时,肉糜保水性最强,而玉米淀粉的最佳添加量为6%,且添加4%抗性淀粉的肉糜其保水性较添加6%玉米淀粉的要好。
3.香肠样品体系中抗性淀粉替代率过低或过高都有可能造成样品体系中结合较紧密的那部分水分减少,而体系中流动性较强的那部分水分则随抗性淀粉替代率的增大而增加。在总淀粉添加量一定的香肠制品中,抗性淀粉的替代率在40%-60%之间时,香肠的硬度较小,咀嚼性和弹性相对较好。而抗性淀粉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香肠的咀嚼性和黏聚性,但在60%的抗性淀粉替代情况下,香肠的黏聚性最好。
4.香肠样品的磁共振弛豫参数与其质构特性显著相关:T12与硬度、弹性及感官品质呈极显著相关,T2*2与咀嚼性、黏聚性呈显著相关,同时T11与弹性和感官品质呈显著相关。这充分说明,水分含量及其存在状态是影响香肠质构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5.由储藏过程中总质子密度及T11、T12所对应的质子密度的变化趋势将香肠中水分的流动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香肠内部水分趋向于均匀分散,二是水分从香肠中心向表面扩散。水分迁移速率受抗性淀粉替代率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抗性淀粉含量的改变影响了其与蛋白质、脂肪、甚至是玉米原淀粉之间的物理作用的关系。由质量损耗、质构和MRI成像方面评价抗性淀粉替代率不同的样品在储藏期的品质变化,发现RS替代率在40%-60%之间的样品,其质构品质较好,质量损失相对较小,保水性能较强,能够长时间保持水分。
|
|
|
|
1 |
程永刚,李晓玺,姚汝华;抗性淀粉制备及其功能[J];粮食与油脂;2002年11期 |
2 |
衣杰荣,姚惠源;温度对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1年08期 |
3 |
刘亚伟,张杰;抗性淀粉制备工艺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3年01期 |
4 |
邱芳萍,赵伟,陶朝阳;抗性淀粉-特种膳食纤维的制备工艺[J];食品工业科技;2005年01期 |
5 |
蹇华丽,高群玉,梁世中;抗性淀粉结晶性质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3年07期 |
6 |
朱旻鹏,李新华,刘爱华;压热-酶解法制备玉米抗性淀粉的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5年06期 |
7 |
蹇华丽,高群玉,梁世中;抗性淀粉糊化规律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3年05期 |
8 |
赵国华,阚建全,李洪军,陈宗道;食物中抗性淀粉的研究进展[J];中国粮油学报;1999年04期 |
9 |
刘亚伟,张杰;小麦和甘薯抗性淀粉得率的工艺研究[J];西部粮油科技;2003年04期 |
10 |
孙王平,李慧娟;水热处理后荞麦抗性淀粉的特殊效用[J];粮油食品科技;1998年06期 |
11 |
赵凯,张守文,方桂珍;抗性淀粉的特性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12 |
程永刚,李晓玺,姚汝华;抗性淀粉的制备及其功能[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3年01期 |
13 |
衣杰荣,姚惠源;淀粉分子结构对形成抗性淀粉的影响[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1年06期 |
14 |
赵凯,张守文,杨春华,方桂珍;抗性淀粉对面粉品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影响研究[J];食品科学;2005年04期 |
15 |
;抗性淀粉Hi-maize——可以作为膳食纤维的淀粉[J];中国食品工业;2003年12期 |
16 |
余焕玲,阚建全,陈宗道;影响抗性淀粉形成因素[J];粮食与油脂;2001年04期 |
17 |
杨光,丁霄霖;内源脂类对抗性淀粉RSⅢ形成的影响[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
18 |
徐红华;徐丹鸿;;玉米抗性淀粉的制备及其物理特性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8年03期 |
19 |
徐红华;徐丹鸿;;淀粉平均聚合度对抗性淀粉得率影响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6年12期 |
20 |
张建华;肖永霞;邵秀芝;;抗性淀粉新技术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09年02期 |
|
|
|
|
|
1 |
连喜军;赵璐;刘学燕;包文雯;;微生物发酵法提高甘薯回生抗性淀粉制备率[A];2010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华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
2 |
史苗苗;高群玉;;抗性淀粉直链淀粉含量测定及消化性研究[A];2010第二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
3 |
陈岑;李保国;潘敏娟;叶彬;;抗性淀粉米乳饮料加工工艺实验研究[A];管产学研助推食品安全重庆高峰论坛——2011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
4 |
王丰;李保国;万剑啸;于鹏;;高抗性淀粉稻米魔芋果冻糖的加工工艺研究[A];2010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华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
5 |
Roel J.Vonk;Marion Priebe;;抗性淀粉(RS)发酵及其健康意义[A];第三届营养与保健食品专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
6 |
郑琳;张元元;齐明;;压热法制备白扁豆抗性淀粉的研究[A];“食品加工与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7 |
石劢;徐贵发;;抗性淀粉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A];中国营养学会营养科研基金项目论文汇编之一[C];2006年 |
8 |
李素玲;邓晓聪;冯惠贤;谭小珊;高群玉;;酶法协同湿热处理抗性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A];2010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华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
9 |
贾君;任露泉;韩志武;;高膳食纤维玉米饼干的研究[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
10 |
Ian Brown;;抗性淀粉用作膳食纤维-重要性和挑战[A];第三届营养与保健食品专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