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两轮电动车辆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研究
【摘要】:为解决城市交通带来的污染,大力发展和推广电动车辆以逐步取代传统的内燃机车已成为发展现代城市交通的共识,其广阔前景为电机工业带来了新的应用增长点。这一类系统中运动控制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外正处于逐步深入的过程。电动车辆对驱动系统的运行效率、转矩输出能力以及转速运行范围等方面均有着很高要求。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由于高效、高功率密度及良好的转矩控制特性,在电动车辆驱动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结合电动车辆的特性进一步研究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提高其运行性能,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对驱动性能要求的提高以及控制方法的不断进步促使电机设计及其控制日益紧密地结合起来。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机电一体化的特点更要求从系统的角度将电机本体设计和驱动控制方法综合考虑。因此,本文结合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在电动自行车、电力助动车以及电动摩托车等小型电动车辆中的应用,着重进行了电机的设计模型和驱动控制两方面的研究。
从设计的角度出发,本文研究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场路耦合的时步法有限元模型。这一模型将电机电磁场的有限元计算方法从传统的静态场和正弦稳态场扩展到了非正弦的时域。静态场和正弦稳态场模型需要以电流作为已知量,而场路耦合的时步法有限元模型则以电压作为输入量,转子可以转动,与火多数电机的实际运行状态更加吻合,为电机的动态运行性能的
2000年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计算分析提供了有力工具。逆变器供电状态下,绕组为星形无
中点联接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常常给场路祸合模型的求解带来
极大的困难。本文对此提出了良好的解决方法,使得适用于绕
组为星形有中点联接的计算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扩展应用于星形
无中点联接的情况。
对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特性的研究分为电动运行和制动
运行两个部分进行。在电动运行方面,首先从转矩控制的角度
出发,对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电磁转矩波动抑制方法进行了研
究,首次指出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转矩波动的可抑制范围。然
后结合电动车辆应用的特点,研究了功率逆变部分的拓扑结
构,提出了滤波电容与逆变器祸合和解祸的概念,并以此为基
础,给出了采用单个电流传感器实现转矩闭环控制的方法。其
次,根据对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的动力特性分析的结果,
研究并实现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恒功率运行控制方法,指出
了分析恒功率运行状态时采用系统仿真分析的重要意义。在制
动控制方法的研究中,分析了电动车辆制动控制的特点,并提
出可以实现低速运行状态下能量反馈制动的独特的控制方法。
基于以上的研究基础,本文最终研制并实现了智能型电力
助动自行车系统。这一助动车辆的特点是可以自动跟踪人力驱
动力矩并自动实现实时助力。在这一系统中,本文的独特贡献
在于采用电涡流感应原理研制了人力力矩传感器,解决了本系
统实现智能化助动的关键问题。
|
|
|
|
1 |
龚昕;陈龙;江浩斌;高非;;电动车辆动力系统设计及联合仿真[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
2 |
干金云,江建中,汪信尧;一种新型的电动车辆用复合式永磁无刷直流电机[J];微特电机;2000年03期 |
3 |
胡正;论家用微电机的技术进步和发展[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4 |
李荆洪;TJD型电动车辆减速器[J];中国铁路;2000年03期 |
5 |
白浩,崔建华,徐晓辉;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研究及展望[J];机电工程;2004年04期 |
6 |
张文娟,李朗如;电动汽车用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瞬态磁场分析[J];微电机;2004年05期 |
7 |
袁丽卿,陈永校,钟德刚;数字化永磁交流伺服系统[J];微电机;2005年01期 |
8 |
洪南生,刘元江;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转矩波动分析与降低方法研究[J];福建电力与电工;1997年03期 |
9 |
杨彬,江建中;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仿真[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
10 |
吴铁庄,周存璋;电动车辆调速控制器结构及工作原理[J];起重运输机械;2002年02期 |
11 |
沙永康;;建议成立“中国发明院”[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4年12期 |
12 |
姜志立;;推广电动车辆 减少城市污染[J];榆林科技;2008年Z1期 |
13 |
范文献;;国外研制成电动车辆新的动力源——超级电池[J];今日科技;1986年12期 |
14 |
孙惠;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在汕头召开[J];中国标准化;2000年03期 |
15 |
王绪伟,费树岷,胡继峰;基于MC33035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的设计[J];电子工程师;2001年05期 |
16 |
张肇富;铝将成为新的汽车能源[J];山西能源与节能;1997年03期 |
17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车辆专委会第七届学术大会即将召开[J];电工技术杂志;1999年05期 |
18 |
沈培康,杨金田;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和开发前景[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
19 |
马沂文,刘文明;北京地铁国产电动车辆的技术改造与发展[J];电力机车技术;2002年01期 |
20 |
龚世缨;;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在弱磁调速中的应用[J];电气传动;2006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