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d-Al系块体非晶合金结构和磁性的研究
【摘要】:
非晶态合金具有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的结构特点,使其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良性能,如高强度、高硬度、耐腐蚀和耐磨损等。近年来一系列大块非晶合金的发现,更使其成为目前材料科学的热点领域之一。磁性材料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功能材料,具有优异磁性能的大块非晶合金的研究也备受人们的关注。本论文对Fe-Nd-Al系非晶合金的磁性能、非晶形成能力和晶化行为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重点研究了该系列非晶合金在铸态和晶化后的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的变化规律。探索了在合金居里温度附近,外加脉冲磁场退火处理对具有铁磁性大块非晶合金磁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其晶化过程中磁性能与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变化关系。主要实验结果和结论如下:
在Fe_xNd_(90-x)Al_(10)(x=30-55)合金中提高Fe元素的相对含量,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提高,但其非晶形成能力有所下降。其中Fe_(53)Nd_(37)Al_(10)合金是非晶形成能力较好、饱和磁化强度较高的Fe基合金。Fe_(53)Nd_(37)Al_(10)合金的吸铸样品为软磁性,而条带样品为硬磁性,该现象与Nd基合金的磁性能恰好相反。通过HRTEM观察到Fe_(53)Nd_(37)Al_(10)条带中的非晶相含有A_x有序相(α=0.549nm面心立方结构的相),这些具有各向异性的有序相通过交互耦合作用使得非晶相具有硬磁性,从而使Fe_(53)Nd_(37)Al_(10)淬态条带为硬磁性。而Fe_(53)Nd_(37)Al_(10)吸铸样品中的非晶相是完全无序的,所以表现为软磁性。Fe_(53)Nd_(37)Al_(10)条带样品中含有大量的短程有序自旋玻璃态的磁有序结构,而Fe_(53)Nd_(37)Al_(10)吸铸样品则主要是由长程有序的铁磁态结构组成。
在研究Fe_(53)Nd_(37)Al_(10)合金的过程中,得到了一种新的Nd基非晶合金Fe_(28)Nd_(59)Al_(13)。该合金具有很好的非晶形成能力,吸铸样品为硬磁性,条带样品为软磁性。通过对Fe_(28)Nd_(59)Al_(13)合金条带和吸铸样品结构和磁性能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Nd基大块非晶合金的硬磁性来源于非晶相中的短程有序结构。
在(Fe_(0.53)Nd_(0.37)Al_(0.10))_(100-x)B_x合金中,随着B元素的相对含量增加,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下降,当B含量增加到5at%时,合金中已基本不含有非晶相。随着B含量的增加,合金从软磁性转变为硬磁性,这是由于合金中出现了新的晶态相Nd_2Fe_(14)B的缘故。当(Fe_(0.53)Nd_(0.37)Al_(0.10))_(100-x)B_x(x=2,4)合金在晶化退火后,硬磁性相Nd_2Fe_(14)B的相对含量增加,合金的内禀矫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通过比较两种脉冲磁场退火工艺(工艺Ⅰ和Ⅱ)对合金磁性能的影响可知,在退火冷却阶段也外加磁场(工艺Ⅱ),可以避免磁场退火中已经偏转的磁矩在冷却过程中发生偏转复位,磁性能可以更加显著得提高。将(Fe_(0.53)Nd_(0.37)Al_(0.1))_(96)B_4≈Fe_(51)Nd_(35)Al_(10)B_4合金在463K、523K下5T脉冲磁场退火后,获得比常规退火更好的综合磁性能。特别是523K下采用工艺Ⅱ脉冲磁场退火,与常规退火相比,合金的剩磁提高幅度达25.9%。即利用脉冲磁场在合金的居里温度以下进行退火,可以明显改善大块非晶磁性材料的磁性能。
适量Zr(6at%)的添加有效地提高合金[Fe_(0.51)Nd_(0.35)Al_(0.10)B_(0.04)]_(100-x)Zr_x的非晶形成能力,合金从硬磁性转变为软磁性。在对x=6合金的研究结果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具有较好非晶形成能力和软磁性能的大块非晶合金Fe_(47)Nd_(38)Al_(12)Zr_3。在[Fe_(0.51)Nd_(0.35)Al_(0.10)B_(0.04)]_(100-x)Nb_x合金中,适当Nb元素的添加(4at%-8at%)可以有效提高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而一定量(≥4at%)的Nb元素将会抑制硬磁相Nd_2Fe_(14)B的析出,使得合金从硬磁性转变成软磁性。少量Dy元素(1at%)的添加,使得合金[Fe_(0.51)Nd_(0.35)Al_(0.10)B_(0.04)]_(100-x)Dy_x的磁性能大幅度提高,使合金的剩磁从13.42 Am~2/kg提高到20.10Am~2/kg,内禀矫顽力从237.4kA/m提高到491.0kA/m。
|
|
|
|
1 |
谭晓华,徐晖,董远达;Co对Nd-Fe-Al大块非晶合金的晶化行为和磁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04年01期 |
2 |
白琴;满华;唐永军;郝彦斐;徐晖;夏爽;胡业旻;;铜模吸铸法制备Fe-Nd-Al-B-Dy合金的结构和磁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1年05期 |
3 |
胡党平;唐建成;徐林炜;谢坤;穆玉慧;;Fe_(74)Al_4Ga_2P_(12)B_4Si_4块体非晶合金的纳米晶化及软磁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10年10期 |
4 |
李亮;刘兰俊;崔晓;王知鸷;杨东东;吕雪;祖方遒;;熔体结构状态对Cu_(40)Zr_(45)Al_7Ag_8大块非晶合金GFA及其晶化的影响[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1年06期 |
5 |
贾元智;魏尊杰;马明臻;曾松岩;王文魁;;FeCoNbSiBCu大块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与晶化过程研究[J];材料工程;2008年06期 |
6 |
董鹏;严彪;杨沙;;喷射成形FINEMET合金Fe_(73.5)Cu_1Nb_3Si_(13.5)B_9的研究[J];上海有色金属;2009年01期 |
7 |
白琴,徐晖,谭晓华;铜模吸铸法制备Fe_(63-x)Nd_(37)Al_x(x=5,8,10,12)合金的磁性能[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
8 |
蒙韬;徐晖;白琴;谭晓华;;铜模吸铸法制备Fe-Nd-Al-B-Nb合金的结构和磁性能的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08期 |
9 |
孙国元,陈光,刘平;Mg_(65)Cu_(25)Y_(10)大块非晶合金的晶化行为研究进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4期 |
10 |
富莉;铁磁性大块非晶合金的最新动向[J];材料导报;1999年04期 |
11 |
王森林,陈志荣;化学镀Ni-Co-P合金的晶化行为研究[J];材料保护;2004年03期 |
12 |
晓敏;Fe基大块非晶合金的软磁性能[J];金属功能材料;2001年03期 |
13 |
赵文君;徐晖;王智平;谭晓华;白琴;;Fe_(68)Nd_5Zr_2Y_4B_(21)大块非晶合金磁性能的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01期 |
14 |
李喜峰,杨元政,赵德强,唐德文,谢致薇,匡同春,白晓军;Zr_(57)Nb_5Cu_(15.4)Ni_(12.6)Al_(10)大块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及显微硬度[J];热加工工艺;2003年02期 |
15 |
周廷栋;梁迪飞;李强;鄢波;邓龙江;;退火温度对FeCuNbSiB纤维的结构及磁特性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年12期 |
16 |
陈庆军;魏丹丹;周贤良;华小珍;张建云;艾云龙;;Fe_(43)Cr_(16)Mo_(16)C_(18)B_5Y_2大块非晶合金的晶化行为及力学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08年12期 |
17 |
刘涛,徐祖雄,赵钟涛,马如璋,胡天斗,谢亚宁,郭应焕;纳米晶软磁合金的结构对技术磁性的影响——Ⅰ.结构各向异性[J];中国科学A辑;1996年11期 |
18 |
吴胜军;徐晖;谭晓华;蔡平平;满华;;Nb对Fe-Co基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及磁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年07期 |
19 |
李传福;张川江;辛学祥;;Al-Zn-Ce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及其晶化行为研究[J];金属功能材料;2010年04期 |
20 |
杨红缨,沈保根,杨林原,郭慧群;快淬(Fe_(1-x)Ga_x)_(77.5)Nd_4B_(18.5)合金的磁性及其晶化行为[J];金属学报;199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