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妊娠期间母体心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适应性变化的研究
【摘要】:
目的 妊娠期间为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母体心血管系统发生着巨大的适应性变化,本试验:(1)利用无创超声心动技术揭示正常妊娠期间母体的心血管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2)测量母体血浆肾素(RENIN)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及血清醛固酮(ALD)水平和雌二醇(E_2)、孕激素(PRO)水平,研究其在妊娠期间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研究对象共122例,其中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15例,试验组孕早、中、晚期共107例。(1)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步记录Ⅱ导心电图,参照Weyman氏方法用录像带慢回放测量各项指标,每项指标测量至少三个心动周期,取平均值。(2)各组受试者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测量血压,并计算平均压。(3)用放免法检测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及血清醛固酮、雌二醇、孕酮水平。
结果 1.左心房径孕中期开始增大,孕晚期增至最大(34.00±2.20mm)。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V)至孕晚期(47.63±2.24mm)较前(44.83±1.69mm)扩大(P<0.01),并伴随室壁肥厚和左室心肌重量增加(123.51±18.10g~156.19±20.06g,P<0.01),孕晚期较对照组增加约26%。
2.血压妊娠期间无明显变化。心输出量(CO)、心率(HR)于孕早期增快,并随孕期逐渐增加,至孕末期增至最大和最快(CO,4.34±0.64~5.90±1.031/min;HR,74±6~85±8次/分)。每搏输出量(SV)孕早期无明显提高,孕中期开始升高并维持。总外周阻力(TPR)随妊期逐级递减,对照组、孕早、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孕中和孕晚期分别为1044.85士318.95、992.95士174.51、926.24士170.98
和853.15士187.40 dyneszsee/em一,(p0.01)。左室收缩末室壁应力与左室
周边缩短速率的比值孕中期较对照组减低。
4.二尖瓣EF斜率孕晚期显示较前减小。二尖瓣E峰峰值、跨瓣压差
各组间无统计差别,A峰孕晚期增至最大(0.59士0.10m/s),致E/A比值孕
晚期亦呈减小,但仍大于1。
5.RENIN、ANGH自孕中期开始升高;ALD孕早期开始增长,对照
组、孕早、孕中期分别为10.93士2.93,14.32士3.76和25.81士7.Zing/dl,
及至孕晚期达54.68士13.43ng/dl;EZ及PRO孕晚期均达到对照组的200
多倍,且二者紧密相关(泞0.869)。
6.分析发现ALD、E:与左房相关(厂0 .578,0.581)。E:与RENIN,ALD
与PRO,ALD与EZ相关,分别为厂0.361,0.846,0.830。
结论1.正常妊娠期间为高流低阻血流动力学状态。早期CO的升高应归
功于HR的增快,随后才是HR和SV共同增高的结果。
2心血管系统正常妊娠期间发生重构,孕末期LVEDV增大,伴随室
壁肥厚;外周血管扩张性增强。左心室本身的收缩性能孕中期略有增强。
舒张功能孕晚期较前有所减低,但仍在正常范围内。
3.妊娠期间E:可介导外周血管扩张,致TPR降低;血压的稳定维持
可能是由于E:激活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并机体对ANGH反应降低。
血容量的增长及稳态维持是EZ、ALD、PRO等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
4.妊娠早期在无明显血容量增长的情况下,即有血管扩张性的增加,
形成一种所谓低血容量状态,为妊娠后期发展血容量的大幅增加、血压的
稳定维持作准备。
由上可见,母体对妊娠的适应是积极准备的,而不完全是由于负荷的
变化被迫为之。
|
|
|
|
1 |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J];江西医药;1987年04期 |
2 |
李春华;陈宏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床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及临床意义[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
3 |
马晓斌;王杨慧;刘建勋;朱庆磊;王士雯;;参芪益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年11期 |
4 |
丁耀茂;林红;丁伟;;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芬太尼对全麻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0年03期 |
5 |
赵书平;张雪峰;;高原习服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变化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临床荟萃;2008年16期 |
6 |
耿登峰;伍卫;金冬梅;曾弘;王景峰;;罗格列酮对压力超负荷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肥厚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6年01期 |
7 |
傅勤,林建华;正常妊娠中、晚期与分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J];上海医学;2005年09期 |
8 |
San-Frutos L.M.;Ferná ndez R.;Almagro J. ;党慧敏;;胸电生物阻抗法测定正常妊娠和先兆子痫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2005年12期 |
9 |
李侠;董士民;刘坤申;;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左室血流动力学及胶原重构的实验研究[J];河北医药;2008年02期 |
10 |
王毅方;;安体舒通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衰50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0年06期 |
11 |
熊涛;钟世雄;廖敏;;蛛网膜下隙阻滞与全身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23期 |
12 |
李望;张彦;田敬然;魏凝瑞;孙爱励;孙纪新;王辅才;;妊娠期孕妇血浆心钠素、醛固酮、环磷酸腺苷含量变化[J];河北医药;1990年06期 |
13 |
韩薇薇;;激素替代疗法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动脉压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9年06期 |
14 |
刘刚;周晓东;籍振国;刘超;刘焱;刘坤申;李兰芳;;螺内酯和氯沙坦对心肌梗死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胶原重构的影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年02期 |
15 |
袁其晓;;人羊水中存在一种与孕激素有关的内膜蛋白[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81年06期 |
16 |
徐旭仲,苏尔瞻,余微萍,温怀凯;不同麻醉法对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水平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5年12期 |
17 |
酆豫增;;妊娠早期之阴道流血[J];中国医刊;1954年08期 |
18 |
褚离元;丛桂珍;;孕妇尿总雌激素/肌酐(E/C)比值的测定[J];贵州医药;1983年02期 |
19 |
李浚川;;再谈妊娠与症病的鉴别[J];中医杂志;1985年12期 |
20 |
庄依亮,刘玉秀,邵玉芬,张建国,黄宗枝,钱水根,张振钧;正常妊娠孕妇及其新生儿头发和血清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测定[J];复旦学报(医学版);198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