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创伤性颅脑创伤(TBI)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简称消化道出血)发生的机制及相关因素,评估以往常规用药的效果及不同伤情TBI患者预防用药的价值,探索临床合理有效地预防TBI后消化道出血的措施。
方法
本研究采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开发颅脑创伤回顾性信息系统V1.0版对2000~2005年收治的1412例TBI的患者的临床信息录入TBI数据库。根据入院时患者的GCS评分分成重型TBI组(GCS≤8分)、中型TBI组(9≤GCS≤12)、轻型TBI组(GCS≥13)三组。对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血糖、消化道出血情况(包括呕血、胃液呈咖啡色、胃液及大便潜血呈阳性)、预防用药、手术治疗等密切相关因素采用)x~2检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处理。
结果
本研究1412例TBI患者中男性1128例,女性284例。发病年龄在1~89岁,以41~50岁组发病率最高。其中91例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出血率为6.45%。重型TBI组患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9.07%(37/194);中型TBI组患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7.29%(23/133):轻型TBI组患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2.86%(31/1085)。
在预防性使用抑酸药物患者的714名患者中,重型TBI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12.88%(21/163);中型TBI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13.48%(12/89);轻型TBI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3.25%(15/462)。在未预防性使用抑酸药物的698名患者中,重型TBI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51.61%(16/31);中型TBI组患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26.67%(12/45);轻型TBI组患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2.41%(15/622)。TBI患者不同GCS评分分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型TBI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高于中型组,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651.15
|
|
|
|
1 |
安家石,张启恩,张义,孙本路,邢彬,孙红运;分期辨症治疗重度脑震荡72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年05期 |
2 |
吴建文,杨德林;单味大黄治疗急性应激性胃粘膜病变18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年01期 |
3 |
周丽;12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中医护理[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年04期 |
4 |
吴健放,叶安,曾平,王伟民;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腔血肿52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1期 |
5 |
张纪全,刘桂芹,胡延霞,李伟,朱树干;自制脑伤合剂治疗外伤性痴呆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4期 |
6 |
马凌波;林春光;邓元央;;中药配合卡马西平治疗外伤性癫痫6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3期 |
7 |
姜新建;任祖东;李明;戴荣权;吕文革;朱庆宝;;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28例临床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
8 |
曾庆胜,张宇清;中枢性低钠血症12例诊治体会[J];安徽医学;1998年06期 |
9 |
滕松林;急性硬外膜血肿210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01年04期 |
10 |
毛以成,陈新生;颅底骨折109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04年02期 |
|
|
|
|
|
1 |
郭宝荣;;急性脑梗死与血糖水平的关系(附120例)[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
2 |
魏文化,杜兰玉;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应激性消化道出血65例临床分析[J];中原医刊;2004年22期 |
3 |
包志英,康沛,许卫红;肝硬化病人发生应激适应不良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年03期 |
4 |
李兆东,李定国,徐芹芳;应激和CRF对结肠推进功能影响的研究[J];胃肠病学;1998年03期 |
5 |
邢立愚,侯凌飞,孙威,许晖,王宪;不同类型应激对大鼠神经和免疫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释放的影响[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
6 |
蒋与刚;金属硫蛋白与应激[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9年03期 |
7 |
宗传龙,杜可明,李效良;一种描述血浆皮质醇应激分泌的方法[J];中国卫生统计;1999年06期 |
8 |
黄建华,文石汉,邵永秋;应激对大鼠血浆内皮素与纤溶活性的影响及对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
9 |
钱令嘉;关于应激与军事应激医学研究的思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
10 |
韩彦弢,韩玉慧,崔瑞耀;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应激大鼠体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