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神经过度且不均一支配与钙调控蛋白表达变化在长期左房压力超负荷致心房颤动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有关长期左房压力超负荷导致心房电生理变化及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而交感神经系统和钙调控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变化在其中的作用也有待于探讨。因此,本研究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兔压力负荷型左室肥厚和心力衰竭模型,研究高血压左室肥厚和心力衰竭病理状态下,长期左房压力超负荷对兔心房电生理参数和房颤诱发率的影响,同时评价心房及左上肺静脉交感神经分布的变化,观察钙调控蛋白RyR2及其调节蛋白FKBP12.6,L-型Ca~(2+)通道,SERCA_(2a)及其调节蛋白PLB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对RyR2和PLB的磷酸化水平进行分析,探讨左房交感神经支配与钙调控蛋白表达变化在长期左房压力超负荷所致心房颤动中的作用。
方法:雄性日本大耳白兔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只)、左室肥厚组(肥厚组,16只)和心力衰竭组(心衰组,12只)。肥厚组腹主动脉缩窄约50~60%,心衰组腹主动脉缩窄约70~80%,假手术组仅开腹而不予腹主动脉缩窄。术后8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左室间隔舒张末厚度(IVSDT)、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VPWDT)、右室内径(RV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脏超声指标,然后在假手术组和肥厚组中各随机选取8只动物进行Langendorff灌流的离体电生理检查测定窦性心动周长(SCL)、房室传导文氏周长(AVWCL)、心房各点有效不应期(AERP)、心房有效不应期离散度(AERPD)、房间传导时间(IACT)及房颤诱发率和诱发次数的评估。其余兔假手术组(n=6)、左室肥厚组(n=8)和心衰组(n=5)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查测定心率(HR)、主动脉收缩压(SBP)、主动脉舒张压(DB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及下降速率
|
|
|
|
1 |
付研;王大为;;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与左房扩大的关系[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6年02期 |
2 |
符春晖,陆芹;老年人心房颤动79例临床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
3 |
邹文;王丽华;宋艳;王吉;;动态心电图记录迷走神经介导性房颤1例[J];海军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
4 |
赵文雪;杨兵;陈明龙;张凤祥;翟立上;居维竹;陈红武;雍永宏;单其俊;邹建刚;陈椿;侯小锋;曹克将;;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患者的左房压力[J];江苏医药;2010年13期 |
5 |
刘新琼;;原发性高血压左房扩大与心房颤动发生率相关性分析[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
6 |
夏丽;王德增;;心房颤动波振幅与心房大小关系初探[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
7 |
左俊荣;;自主神经系统与阵发性心房颤动[J];医学综述;2007年16期 |
8 |
孙秀娟,尹文波,程晓亭,杨旭红;心房颤动的发病情况调查[J];中原医刊;2003年24期 |
9 |
林治湖,刘少稳;自主神经在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年06期 |
10 |
王迤凡,张济富,狄丽芬,叶建华;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的昼夜分布规律[J];浙江临床医学;2004年04期 |
11 |
胡汇;李延平;;心房颤动波振幅与心房大小关系探讨[J];吉林医学;2007年16期 |
12 |
王丹;董平栓;;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中纤维化指标的水平及意义[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3期 |
13 |
任国庆,刘培晶,王胜宏,韩仰光;437例心房颤动临床资料分析[J];镇江医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
14 |
王进新,秦云玲,魏华,张作芳;心房颤动f波振幅的临床意义[J];泰山医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
15 |
范书平;张国平;张宏力;程丽容;甄素平;张建容;吴静;;心房颤动诱因及卒中预防——附130例临床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年09期 |
16 |
杨春梅;;老年人心房颤动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05期 |
17 |
周永宏;;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对心房颤动发生率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09年07期 |
18 |
余国膺;长期右房起搏形成心房颤动动物模型的神经萌出及出现交感神经支配[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1年02期 |
19 |
李伟,吴立荣,王定胜;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房内径变化的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20 |
刘成华,肖兴花;PBMV术后心房颤动复律时机分析[J];山东医药;2005年2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