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喂养方式的早产儿与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情况。
方法将90例早产儿分为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简称奶粉喂养)、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三组。各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头围、身长、年龄别体质量z评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校正胎龄40周、校正年龄1月、校正年龄2月时,比较各组体质量、头围、身长、体质量增加量、头围增加量、身长增加量、身长别体质量z评分、年龄别体质量z评分等指标。
结果校正胎龄40周,母乳喂养组体质量、身长、头围、体质量增加量、头围增加量、年龄别体质量z评分等指标大于其余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5.110~27.738,P0.05);奶粉喂养组身长增加量小于其余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25.311,P0.05)。校正胎龄40周时,母乳喂养组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率低于其余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5.366、5.467,P0.05)。校正年龄1月,母乳喂养组体质量增加量和头围增加量小于其余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8.770、19.482,P0.05)。奶粉喂养组身长增加量大于其余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6.518,P0.05)。校正年龄2月,奶粉喂养组体质量、身长、体质量增加量、头围增加量大于其余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4.047~17.044,P0.05);母乳喂养组身长增加量小于其余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22.241,P0.05)。
结论在未添加母乳强化剂情况下,校正胎龄40周时,母乳喂养组生长指标体质量、身长、头围、体质量增加量、头围增加量及发育指标年龄别体质量z评分好于其余两组。校正胎龄40周时,母乳喂养组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率低于其余两组。校正年龄1月和2月时,在未添加母乳强化剂情况下,母乳喂养组某些生长指标如体质量增加量、头围增加量、身长增加量小于其余两组;奶粉喂养组生长指标略占优势。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情况。
方法153例早产儿根据是否行机械通气分为机械通气组(简称上机组)和非机械通气组(简称普通组),两组早产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身长、头围,差别无意义。校正胎龄40周时,监测两组早产儿体质量、身长、头围、体质量增加量、身长增加量、头围增加量、年龄别体质量Z评分、身长别体质量Z评分等指标及宫外生长发育迟缓情况。分析影响上机组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
结果校正胎龄40周时,上机组早产儿体质量、头围、体质量增加量、身长增加量、头围增加量等生长指标小于普通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38.74-183.36,P0.05)。身长、年龄别体质量z评分、身长别体质量z评分比较,两组差别无意义。上机组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率高于与普通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4.342,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肺炎、胎龄和新生儿窒息与上机组发生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OR=8.190、0.728、3.635)。
结论校正胎龄40周时,上机组早产儿生长指标,如体质量、头围、体质量增加量、身长增加量、头围增加量等指标小于普通组。上机组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情况重于普通组。新生儿窒息、肺炎和胎龄可能是影响上机组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
|
|
|
|
1 |
刘晓雁,郝频,邹芝梅,唐依秀;不同喂养方式婴儿体格生长水平比较[J];实用预防医学;2004年03期 |
2 |
曾秀兰;;不同喂养方式与婴儿智能发育关系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6年08期 |
3 |
陈晚秋;邓文娇;黄美兴;;喂养方式对婴幼儿骨强度的影响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年24期 |
4 |
黄曼莉;赵洁;黄艳;李明;霍秋琼;吴贤萍;秦芳;;四平社区婴儿喂养方式及体格发育情况分析[J];上海医药;2010年S1期 |
5 |
彭文峻,王富强;院外母乳喂养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1995年02期 |
6 |
聂少萍;马文军;许燕君;徐浩锋;李剑森;傅传喜;李海康;;广东省24个月龄以下婴幼儿营养状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年02期 |
7 |
李晶;刘惠娟;戴艳;魏春雷;;喂养方式对6个月内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年01期 |
8 |
罗怀清;郑丽环;庄宝玲;;婴儿42d体格发育与喂养情况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年02期 |
9 |
陶源;60例早产儿疾病分析[J];哈尔滨医药;2000年03期 |
10 |
赵卫东,姬兰云,崔秀平;婴儿期喂养方式对学龄前期龋病的影响[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
11 |
卢爱工!130042,宋华英!130042,李丽丽!130042;唇腭裂患儿喂养方式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1999年06期 |
12 |
时小忠;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健康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1999年01期 |
13 |
尚磊,潘凯丽,江逊,徐勇勇;不同喂养方式对1岁内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年06期 |
14 |
吴美华,徐家正;低出生体重儿57例随访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年06期 |
15 |
葛学军,张并生,李冰,赵丽君,赵彬,任秀云,孙克勤;喂养方式对乳牙龋病的影响[J];上海口腔医学;2004年05期 |
16 |
李若玲;王建理;赵雅君;杨德英;;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年15期 |
17 |
张萌;谭华清;余欢;徐伟;;喂养方式与婴儿湿疹的发病关系临床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07年08期 |
18 |
黄美兴;刘敏;王虹;;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血锌浓度的影响[J];吉林医学;2009年07期 |
19 |
王振西;;婴儿喂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年07期 |
20 |
邵月保;尚校军;;喂养方式对围手术期唇裂患儿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9年1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