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股市泡沫与正反馈投资模型研究

张文鹏  
【摘要】:股市泡沫的研究一直是近年来股市研究的热点,回顾以往的研究,理论界主要从理性泡沫和非理性泡沫两个角度来解释股市泡沫,前者以投资者理性行为和理性预期理论为基础,后者则是从投资者的非理性心理、情绪或行为的角度来分析,改进了前者一些苛刻的前提假设,分析更加符合客观事实。 行为金融学近年来从非理性的角度对股市泡沫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股市泡沫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新颖的探讨,也发展出了一系列模型对泡沫的形成进行了解释。 本文通过对DSSW模型的改进,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股市泡沫的形成理论进行了更为深入细致的探讨,并对改进以后的模型进行了简单的实证检验,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第一,在基于事实分析的基础上,对DSSW模型进行改进,增加了一个针对被动投资者的虚假信号,并把原模型的四期拓展为五期。通过这种改进,本文发现,套利者不仅仅如DSSW模型中论断的那样:其维持股票价格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在特定的情况下,套利者也会利用正反馈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使价格进一步远离其基本价值,促使泡沫的进一步积聚。而是更进一步,主动地制造虚假的信号,欺骗被动投资者和正反馈投资者,挑起股市泡沫的形成,以便在进一步的股市价格上涨中牟取超额利润。 第二,通过近期国内外市场上的影响较大的案例,对改进的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通过这种验证,发现模型的基本假设贴近事实,理论研究的结果可以较好地解释现实案例的各种现象,证明了理论研究的有效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何俊德,陈威;行为金融指导下的风险投资决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11期
2 万明辉;我国股票市场中个人投资者操作行为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07期
3 胡昌生,蔡芳芳;行为金融与最优资产定价[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11期
4 曾郁林;行为金融论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11期
5 楚鹰;行为金融与市场反应[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11期
6 李自然,成思危,杨如彦;短期投资机会、资金管制成本和证券市场的波动性解释[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年05期
7 王建;;王建:中国股市泡沫并不严重[J];创新科技;2007年02期
8 马里;;关于股市泡沫的研究及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34期
9 魏钦溪;李检华;;股市泡沫理论的文献综述[J];法制与社会;2007年02期
10 肖峻;王宇熹;陈伟忠;;中国股市风格动量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6年03期
11 杨继红;王浣尘;;我国货币政策是否响应股市泡沫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03期
12 郭文英,韩立岩;双寡头投资的动态资产定价模型[J];管理评论;2005年01期
13 杨春鹏;淳于松涛;杨德平;姜伟;;投资者情绪指数研究综述[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14 周军;毛有碧;;中国股市泡沫的度量[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6期
15 胡昌生,蔡芳芳;过度自信与市场泡沫[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16 周毓萍;徐光;;证券市场上的羊群效应及其博弈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4年09期
17 杨春鹏,吴冲锋,陈敏;行为金融:认知风险与认知期望收益[J];中国管理科学;2005年03期
18 黄静,董秀良;证券分析师业绩预测和投资评级准确性实证分析[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9 姜伟;杨春鹏;吕学梁;;投资心理与基于信息熵的认知风险[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20 黄燕辉;;中国股市个体投资者行为偏差的行为金融分析[J];中国物价;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勋敬;赵曙明;;商业银行行长胜任力模型绩效追踪验证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王东;王其文;张世英;;期货交叉套期保值行为研究[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3 姜继娇;杨乃定;王良;郭晓;;“上证”A股市场反转效应的实证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文凤华;马超群;兰秋军;任德平;杨晓光;;一致性风险价值及其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应用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王劲松;王其文;;周末动量与周末反转效应世界市场比较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股票价格波动预警与货币政策选择[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1-2012)[C];2012年
7 李爱梅;凌文辁;方俐洛;;心理账户与薪酬激励效应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史金艳;李燕;;投资者过度自信与上市公司投资短视——理论模型与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吴战篪;;基于管理者短视的上市公司证券投资动机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徐富明;王伟;李红;尚凡红;;个体投资者股票投资决策中的锚定效应[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立俊;基于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安排的行为金融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王斌;IPO、市场有效与行为金融[D];复旦大学;2005年
3 伍兵;中国证券公司投资行为偏差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4 孟科学;股票市场泡沫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陈日清;过度自信与金融市场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郭怀英;行为金融学分析与证券市场风险控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林平忠;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股市调控策略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8 吴成颂;海峡两岸证券市场效率研究的一个视角[D];河海大学;2005年
9 蔡健琦;基于BSV、DHS和HS模型的证券市场反应行为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莫万贵;我国股票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鹏;股市泡沫与正反馈投资模型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2 曹建飞;股市泡沫存在性检验及预警的实证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3 金钢;我国股市泡沫的现状、成因及其防治[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辉;我国股市泡沫的预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徐军玲;我国股市泡沫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汪卢俊;股市泡沫与货币政策[D];安徽工业大学;2010年
7 冯伟广;中国股市泡沫测度与控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储宁炜;析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股市泡沫[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郭文博;中国股市泡沫的相关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董健;基于混沌理论分析的我国股市泡沫效应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崔吕萍;赵丹阳:股市泡沫已基本洗净[N];北京商报;2009年
2 郑景昕;危机下的股市泡沫是福是祸[N];中国经营报;2009年
3 特约评论员 皮海洲;“国际板”能抑制股市泡沫吗?[N];现代物流报;2010年
4 左尹;芒格:中国人好赌天性致股市泡沫[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5 武汉大学 肖小锋;行为金融之“厌恶”观[N];上海金融报;2003年
6 薛树东;股市泡沫到底有多大[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7 青梅;抑制股市泡沫可能损害经济[N];金融时报;2002年
8 陈钢;股市泡沫另眼看[N];市场报;2001年
9 华夏证券 张志;股市泡沫的重要制造者![N];财经时报;2001年
10 刘骏民 (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股市泡沫哪里来[N];经济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