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足球比赛系统中的守门员控制研究
【摘要】:机器人足球比赛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新挑战,它涉及人工智能、机器人学、数字通信、传感器等多个领域的前沿研究和技术集成,是一个标准的高科技实验平台。其理论与技术可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医疗、教育等实践领域,从而有效推动科技、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机器人足球比赛的研究非常具有挑战性,也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以RoboCup中型组机器人足球比赛系统中的守门员为研究对象,从球运动状态的预测、守门员站位以及守门员运动速度控制三个方面对守门员的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球运动状态的预测。
在数学基础上推导出球的运动模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球的运动状态进行预测,考虑到实际比赛场地中原始运动模型预测误差较大的情况,引入球与地面的摩擦因子,改进了球运动状态的预测模型,取得了很好的预测效果。
2.守门员站位。
站位是守门员防守的重要环节,实现分析了守门员防守的大致流程,在分析比较传统站位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站位方法,即基于对方前锋和球的站位方法。该站位方法综合考虑了对方前锋和球的运动情况,实验表明采用新的站位方法大大提高了守门员防守成功率
3.守门员运动速度控制。
对守门员向目标点运动过程中的速度进行了分段规划,分析了基于几何计算的速度控制算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速度控制算法,对速度采用了三段式规划,使得守门员到达目标点时速度恰好减为零。该算法克服了球先于守门员到达目标点造成防守失败的情况,实验表明该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说明了主要的研究成果,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
|
|
1 |
孟伟,洪炳熔,韩学东;强化学习在机器人足球比赛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年06期 |
2 |
张彦铎,闵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强化学习在机器人足球中的应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
3 |
王朝辉;周峰;;机器人足球射门动作研究[J];大众科技;2006年01期 |
4 |
韩学东,洪炳熔;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多机器人协作学习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2年06期 |
5 |
张祺,杨宜民,陈红英;机器人足球比赛决策程序的图形化编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23期 |
6 |
王强;吕雪松;;仿真机器人足球平台中一种改进的碰撞检测算法[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
7 |
洪炳熔,薄喜柱;机器人足球比赛策略仿真系统的开发[J];计算机应用研究;1999年03期 |
8 |
刘进长;;精彩的机器人“足球赛”[J];网络科技时代(数字冲浪);2002年03期 |
9 |
韩学东;洪炳镕;孟伟;;机器人足球射门算法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9期 |
10 |
龚剑;关于高校开展机器人足球比赛的思考[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11 |
林桂娟;刘祚时;朱花;;足球机器人的研究与发展[J];自动化博览;2007年01期 |
12 |
唐平,杨宜民;多智能体协调系统的研究及实现方法[J];现代计算机;1999年11期 |
13 |
陈浩杰;杨宜民;;机器人足球比赛系统决策编程的可视化[J];微型电脑应用;2006年10期 |
14 |
李烽;刘祚时;林桂娟;;机器人足球余弦射门算法[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7年04期 |
15 |
韩学东,洪炳镕,孟伟;机器人足球射门算法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9期 |
16 |
王斌,李孝安;机器人足球仿真平台中碰撞检测算法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
17 |
郭路生,杨林权,吕维先;基于Bézier曲线的机器人足球射门算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
18 |
王进戈,王强,姚进;基于模糊评判的机器人足球比赛策略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
19 |
孙鹏;陈小平;;RoboCup小型机器人仿真系统[J];计算机仿真;2006年04期 |
20 |
罗全华;李洪;吴凯;姚进;;基于节点阵型的机器人足球布阵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