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VA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与市场价值相关性研究
【摘要】:2009年10月,创业板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启动。创业板定位于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新企业的发展,成长性、自主创新能力是选择创业板上市资源的重要标准。创业板的成立,对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加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寄予较大期望,受到广泛关注。
但是由于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大多规模较小,鲜为人知,技术成熟度,质量稳定性,市场前景等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各种不明朗因素很多,经营失败和无力偿债的可能性较高,所以创业板市场的风险自然较大。创业板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由于建立时间较短,目前关于创业板的研究多停留在规范性研究,实证分析较为空白。这样看来,对创业板的经营业绩进行较为详尽的实证研究有着更为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业绩的好坏对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一年半以来,创业板市场的业绩如何,是否如预期良好运作,并在经济的微观调节方面发挥了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日益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项目。可见,对于受到万众瞩目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而言,采用一个行之有效的业绩评价方法对其经营业绩进行合理评价,无疑是提升公司管理水平进而为股东创造价值,促进创业板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
本文尝试采用EVA法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业绩评价,并实证分析其与上市公司市场价值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不佳,但由于未被真实反映,信息不对称,投资者投资具有盲目性和随机性,导致上市公司未来增长价值被高估,严重偏离内在价值,风险较大,创业板市场有效性较弱,这对我国创业板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为了促使创业板可以良性运作,健康发展,借鉴海外及香港创业板的经验,从上市公司,投资者,证券监管部门等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寄希望于能够客观反映公司业绩,改善公司管理,提高募集资金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保护投资者权益及上市公司利益,为创业板的良好运作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