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水合盐储能材料性能研究

曾翠华  
【摘要】:相变储能是利用相变材料发生相变过程将能量储存起来,待需要时又将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因此可以解决能量供求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相变材料具有储能密度大、蓄放热过程近似等温、过程容易控制等优点。 水合盐通常是中低温相变材料中应用最广的一种,其特点:价格便宜、熔解热较大、较大的导热系数。近20年形成研究热点以来,已经有40多种水合盐相变材料商业化,相继应用在太阳能储存、建筑采暖、日用品等领域。多数水合盐在进行潜热储存和释放时存在相分离、过冷和热循环稳定性下降等问题。在水合盐相变储热材料中加入成核剂和增稠剂是降低无机水合盐过冷度和相分离的有效,也是较经济的措施。 本文进行了大量硫酸铝铵储热体系的成核剂试验,最有效的成核剂配方为氟化钙CaF_21.75wt%+碳粉C0.25wt%,过冷度控制在7—10℃。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了硫酸铝铵储能材料体系热循环后潜热、熔点的变化;并用X—衍射仪测试了热循环前后储热体系的结构变化;首次用配位滴定AL~(3+)测试了热循环前后硫酸铝铵结晶水含量;以此分析了储热体系热稳定性下降的原因。 硫酸铝铵相变材料通过固—液相变进行热能的储存和释放时,液相的产生必须要有容器盛装。论文研究了四种金属和两种塑料在两种熔融硫酸铝铵储热体系中的抗腐蚀性能。研究表明硫酸铝铵对四种金属都有腐蚀性。由于腐蚀降低相变材料的热稳定性,因此高密度聚乙烯(HDPE)热喷涂于低碳钢表面是封装硫酸铝铵的最佳容器材料。 硫酸铝铵储能材料成核剂的筛选、热循环稳定性能、与容器材料的相容性的研究成果,为它在工业余热废热利用、电力调峰、太阳能的应用等方面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数据和理论支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叶锋;曲江兰;仲俊瑜;王彩霞;孟立静;杨军;丁玉龙;;相变储热材料研究进展[J];过程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2 赵兰;章学来;;硫酸铝铵相变蓄热材料实验研究[J];化学工程;2007年10期
3 李爱菊;王毅;张仁元;;无机盐/陶瓷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05期
4 满亚辉;吴文健;郭志强;;水合无机盐相变潜热影响因素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9年06期
5 叶宏,张云鹏,葛新石;相变防护服的数值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宋婧;曾令可;任雪潭;税安泽;刘艳春;王慧;;蓄热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陶瓷;2007年01期
7 陈枭;张仁元;毛凌波;;石蜡类相变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材料研究与应用;2008年02期
8 王彦敏;;相变储能技术在采暖空调领域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09年30期
9 茅靳丰;马天宝;李金田;;三水醋酸钠相变储能性能的实验研究[J];洁净与空调技术;2009年03期
10 朱方龙;;附加相变材料层的热防护服装传热数值模拟[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11 陈文振,程尚模,罗臻;水平椭圆管内相变材料接触熔化的分析[J];太阳能学报;1995年01期
12 尚燕,张雄;储能新技术——相变储能[J];上海建材;2004年06期
13 郭茶秀;魏新利;刘宏;王定标;;高温储能系统的传热强化和参数化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8年06期
14 方玉堂;万伟军;;潜热型功能热流体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9年15期
15 袁艳平;白力;牛犇;;脂肪酸二元低共熔混合物相变温度和潜热的理论预测[J];材料导报;2010年02期
16 J.Eftekhar ,宋建峰;石蜡贮热系统中的强化换热[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985年12期
17 梁久来,何玉贤;温控储热相变材料及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18 姜勇,丁恩勇,黎国康;一种新型的相变储能功能高分子材料[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03期
19 R.Cox,徐鹏,张建春;Outlast热量调节纤维[J];国外纺织技术;2001年01期
20 艾明星,崔勇,宋宝俊;相变贮能材料应用研究的进展[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广;黄红军;米伟娟;王晓梅;;聚乙二醇6000-纤维素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质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2 余荣升;晏华;王大伟;;相变材料在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堆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吕汪敏;武卫东;;复合有机相变蓄能材料的研究进展[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志祥;陈涛;张红瑞;王磊;;制冷系统热回收装置相变材料的分析研究[A];2011年全国冷冻冷藏行业与山东制冷空调行业年会暨绿色低碳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杜雁霞;贾代勇;杨同球;;相变材料蓄冷系统的经济性评价[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1)[C];2004年
6 庄春龙;邓安仲;李利民;吴祥生;李胜波;;新型相变地板采暖房间温度分布测试研究[A];2007年西南地区暖通空调及热能动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徐慧;杨睿;张寅平;王馨;黄哲;林佳;;相变材料及相变乳状液的热性能[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8 张寅平;胡先旭;;一组建筑节能和暖通空调领域用储热相变材料的热性能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黎涛;冯自平;宋文吉;黄冲;何世辉;;氯化钠反复相变后的性能变化[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徐仁崇;;相变储能混凝土制备的前期研究[A];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平;石蜡类相变材料的设计及其热物性与阻燃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周祥发;热控相变材料熔渗纳米多孔陶瓷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3 刘娜;随机近似热模型修正方法及相变热控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兰孝征;凝胶化、微胶囊化低温相变储能材料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5 张梅;聚乙二醇/聚乙烯醇高分子固—固相变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姜华;热带大西洋海表潜热和感热通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7 张胤;用于相变存储器的Sb-Te基和Sb基相变材料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饶宇;相变材料微胶囊悬浮液在矩形小通道内流动传热的实验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9 韩志涛;空气源热泵常规除霜与蓄能除霜特性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满亚辉;相变潜热机理及其应用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翠华;水合盐储能材料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5年
2 张红瑞;空调废热回收热泵关键技术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0年
3 祝译;PEG体系相变储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朱圆圆;相变储能石膏板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武世伟;相变热红外隐身及复合控温涂层[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6 郭志强;低温高潜热无机相变材料及其热红外示假性能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张黎;储能式黑液太阳能集热系统的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8 樊耀峰;相变材料纳微胶囊的制备、耐热性能和过冷现象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4年
9 付江辉;有机蓄热相变材料的热化学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10 赵兰;硫酸铝铵相变储能材料实验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青 刘朝辉 宋长友;相变材料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中的应用[N];中国建设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云佳;太阳能相变材料新应用[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3 酒业;德国发明智能饮料杯可控温啤酒[N];中国包装报;2009年
4 北京巨龙博方科学技术研究院 韩晋民;调温纤维的开发与应用[N];中国纺织报;2008年
5 徐忠;恒温服研发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纺织报;2005年
6 记者 王丽英 通讯员 武晓东;天津工大医用恒温服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纺织报;2005年
7 火昱;节能新品自调温相变蓄能墙材问世[N];中国建材报;2005年
8 张迈建;科技与时尚握手[N];中国纺织报;2007年
9 记者 陈敏 通讯员 胡敏;没有空调,房子也能自我调控温度[N];宁波日报;2011年
10 许晓东;盛夏 家居可以不用空调[N];消费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