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重金属Pb、Cd、Hg的浮选分离测定研究
【摘要】:据调查,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农业土地约2500万hm~2,而梅州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山区市。由于矿产资源的开采、含Hg等农药的施用、工农业活动强度的增大,使一些从不活动态的原生矿物中释放出来的铅、镉、汞进入了土壤和水环境。铅、镉、汞是土壤中一类具有潜在危害的重金属污染物,由于危害持续时间长、隐蔽性强、又难于消除,长期危害作物并通过作物吸收以食物链的方式危害人畜健康。为此,开展铅、镉、汞等重金属对梅州土壤和生物危害性的研究,就必须建立适合的分离分析方法体系。进行农业土壤中重金属铅、镉、汞的分离分析方法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生产实际中都有较大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本论文以梅县松南镇溪西村沙田柚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铅、镉、汞及其它微量元素的存在状况进行了调查和检测研究。针对土壤的毒性研究和杂质离子的影响,进行了土壤重金属铅、镉、汞的浮选分离条件实验,从理论和实验上建立了铅、镉、汞与其它金属离子浮选分离富集的快速有效的分析方法。从而建立了土壤中微量的铅、镉、汞的浮选分离测定体系。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果园土壤样品的采集、理化性质和矿质元素全量的分析研究。针对该果园的地形特点,采用蛇形布点法采样,多点采样后均匀混合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共10个,在每个采样点上,采集0~20cm土层样品。土壤样品基本的理化性质分析测定结果为:土壤湿基水分为16.6~22.5(%)、pH为4.25~8.05、有机质为6.90~22.60(g/kg)、铵态氮为1.41~9.41(mg/kg)、硝态氮为0.98~5.52(mg/kg)、有效磷为3.36~115(mg/kg)、速效钾为94~105(mg/kg)、有效铜为0.77~7.63(mg/kg)、有效锌为0.33~4.87(mg/kg)、有效铁为4.03~133(mg/kg)、有效锰为0.033~4.31(mg/kg)、有效钼为0.56~4.97(mg/kg)。土壤样品中矿质元素全量的分析测定结果为:铜12.8~39.5(mg/kg)、锌48.3~105(mg/kg)、铁3.56~9.92(g/kg)、铝1.43~2.90(g/kg)、锰399~67.7(mg/kg)、镉0.10~0.69(mg/kg)、铅21.8~61.1(mg/kg)、汞0.12~0.98(mg/kg)、镍18.6~30.5(mg/kg)、铬20.6~45.3(mg/kg)、钙86~503(mg/kg)、镁0.98~2.89(mg/kg)。
第二部分对土壤样品中铅、镉、汞的浮选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KI和甲基紫(MV)同时存在时,Pb(Ⅱ)与I~-形成的PbI_4~2能与甲基紫阳离子(MV~+)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MV)_2(PbI_4);当KI和罗丹明B(RhB)同时存在时,Cd~(2+)与I~-形成的CdL_4~2能与罗丹明B阳离子(以RhB~+表示)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RhB)_2(CdI_4):当NH_4SCN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同时存在时,Hg(Ⅱ)能与SCN~-、溴化十六烷基吡啶阳离子(CPB~+)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CPB)_2[Hg(SCN)_4]。在一定的条件下,(MV)_2(PbI_4)、(RhB)_2(CdI_4)、(CPB)_2[Hg(SCN)_4]
|
|
|
|
1 |
万连印;;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的铅和镉[J];黄金;2009年04期 |
2 |
张丽萍,刘京;土壤样品中铅和镉的微波消解法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2001年01期 |
3 |
李鱼,王月,张华鹏,刘亮,孙亚红,李青山,李兴春;向海湿地河道土壤吸附铅、镉能力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3年04期 |
4 |
程培青,冷家峰,李栋,王蕴,刘仙娜;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蔬菜中铅、镉的含量[J];化学分析计量;2004年02期 |
5 |
石敏,郝爱国;AAS测定纸巾中的铅和镉[J];光谱实验室;2003年03期 |
6 |
刘有训,徐恒瑰,张乐华;FAAS测定黑木耳中铅和镉[J];光谱实验室;2003年04期 |
7 |
马戈,谢文兵,于桂红,朱秀梅;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蘑菇中的镉、铅[J];分析化学;2003年09期 |
8 |
郑恩,喻海雅,谢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处理剂中微量铅和镉[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0年03期 |
9 |
林琦,陈英旭,陈怀满,郑春荣;小麦根际铅、镉的生态效应[J];生态学报;2000年04期 |
10 |
陈英旭,林琦,陆芳,何云峰;有机酸对铅、镉植株危害的解毒作用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
11 |
柴有坤;蒸发浓缩—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铅镉[J];净水技术;2002年04期 |
12 |
何翠屏,王慧忠;重金属镉、铅对草坪植物根系代谢和叶绿素水平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3年05期 |
13 |
宋连卿,白海鑫,李全民;硫酸铵-碘化钾-乙基紫体系浮选分离Pb(Ⅱ)[J];应用化学;2003年03期 |
14 |
李君;潘家荣;魏益民;;食品中铅镉联合毒性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年03期 |
15 |
张波涛,董德明,杨帆,张薇,花修艺;自然水体悬浮颗粒物吸附铅和镉的特性[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6期 |
16 |
陶明;罗茜;;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毒清药中铅和镉[J];光谱实验室;2011年04期 |
17 |
林园;;火焰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饲料级硫酸锌中铅、镉[J];福建分析测试;2000年02期 |
18 |
李慧玲,张正培;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钨粉及三氧化钨中微量铅、镉[J];四川有色金属;2002年02期 |
19 |
王贵方,邢云;硝酸铵-碘化物-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浮选分离镉新体系的研究[J];分析试验室;2005年08期 |
20 |
林华;;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的铅和镉[J];福建分析测试;200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