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公共文化共给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
我国文化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文化体制改革也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文化建设任重道远。本文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揭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平衡的深层因素,寻找解决对策。在逻辑结构上,本文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的选择作为主线,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差距扩大为切入点,本着城乡公共文化供给研究虽然分别定位于城市和农村两个对象,但它其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原则,明确不是分而治之地探讨城乡各自的发展态势,而是认为在当前我国的公共文化供给普遍不足的现实条件下,由发展更好的城市来带动农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积极的机制变革,在财力缺乏的状况面前寻找更宽广的解决途径。
将公共产品和公共选择理论统一起来剖析造成现状的根源,解释造成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失衡和低效的原因。其中以灯塔理论来说明在当前我国财政资金力量不足的现实条件下,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应积极探索多元化供给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从而对症下药,从城乡公共文化功能布局、城乡公共文化活动载体、城乡公共文化设施规划这三个统筹角度提出可行性建议,提出逐步改变原来按行政层级和城乡二元结构配置公共文化资源的传统做法,实行按人口居住状况和城乡一体结构配置公共文化资源等创新举措,完善多元化供给主体的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以此来更好地维护弱势群体的文化权益,实现真正面向大众的“文化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