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疏散的社会力修正模型及其仿真研究
【摘要】:
本文利用社会力模型在模拟行人的细节行为方面的优势,对典型的人员疏散特征现象及群集性的自发组织现象进行模拟。在收集大量的视频资料以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Helbing和Molnar提出的社会力模型中存在的各种缺陷,如模型中未解决人员间的重叠乃至穿透问题,参数设置如步幅尺寸,视角参数等不合理,未描述各种因素对焦虑因子的影响,未对跌倒和踩踏发生后的情况进行描述。
针对Helbing和Molnar的社会力模型存在的问题,采取一系列修正措施,包括:
利用添加接触力消除重叠,对距离影响力采用椭圆设定Ⅱ,综合利用视频跟踪法和进化法则选择合适度最高的参数A、B以及视角参数值,定义各种因素对于焦虑因子的影响,确定跌倒的条件,即当施加在某人身上的力超过1500N的情况下,此人变为不能移动的障碍物。
运用修正过的社会力模拟人员疏散中的一些特征现象的模拟,如路径形成现象,以及一些群集性的自发组织现象,如滞留群集现象、“成拱现象”,“从众现象”等。模拟结果与真实情况比较一致,利用所得的模拟结果,对各种特征现象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如路径形成与密度的关系;滞留群集现象的避免措施;“成拱现象”的形成原因、预防措施、减小伤亡的措施(在出口正前方设置圆柱);个人行为和群体行为影响下的人员疏散情况的比较等等。
另外,本文还专门对逃离火边界的人员疏散情况进行模拟。根据火灾的特征以及火灾对人员疏散的影响情况,对火灾场景下的一些量进行适当的设定,模拟结果基本与实际相符。
|
|
|
|
1 |
陈曦;;人员疏散速度模型综述[J];安防科技;2010年03期 |
2 |
刘敏;张素莉;潘欣;;基于多智能体的人员疏散过程的模拟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3 |
张培红,陈宝智;建筑物火灾时人员疏散群集流动规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
4 |
陈智明,霍然,王浩波,曾德云;某教学楼火灾中人员安全疏散时间的预测[J];火灾科学;2003年01期 |
5 |
祁才让;高层建筑火灾中的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J];安防科技;2003年10期 |
6 |
徐亮,张和平,杨昀,朱五八;某高架仓库火灾危险性评估[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7 |
房志明;宋卫国;胥旋;;一种多格子模型的实现及其对单室疏散过程的分析[J];火灾科学;2008年03期 |
8 |
宋文华;伍东;张玉福;;高层建筑火灾初期利用电梯进行人员疏散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年09期 |
9 |
金润国;毛龙;乐增;;FDS与Pathfinder在建筑火灾与人员疏散中的应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8期 |
10 |
亓延军;陈兵;石龙;崔嵛;;基于性能化设计的某大型游乐场人员疏散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年01期 |
11 |
梁晖;;BuildSGEM在体育场馆人员疏散模拟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年05期 |
12 |
刘方;翁庙成;陈飞;廖曙江;;高架式轻轨车站人员疏散仿真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
13 |
王静;王伟;柯琪材;郑梓德;;基于Pathfinder的某高校图书馆人员疏散模拟研究[J];安防科技;2011年06期 |
14 |
单其康;;不同风速下列车火灾烟气与人员疏散模拟研究[J];科技资讯;2011年16期 |
15 |
武文龙;;某体育馆人员疏散研究[J];安防科技;2011年05期 |
16 |
宋卫国,于彦飞,陈涛;出口条件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及其分析[J];火灾科学;2003年02期 |
17 |
谢灼利,张建文,魏利军,刘骥;地铁车站站台火灾中人员的安全疏散[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07期 |
18 |
田娟荣;周孝清;李健;;地铁自动检票闸机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分析[J];火灾科学;2006年01期 |
19 |
史聪灵;钟茂华;刘智成;梁冬升;江琴;;地铁高架车站火灾时人员疏散的性能化设计[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年04期 |
20 |
朱艺;杨立中;李健;;不同房间结构下人员疏散的CA模拟研究[J];火灾科学;200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