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TiO_2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
本文以钛酸丁酯为钛源,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纳米粉;然后以硝酸铁引入掺杂元素Fe,制备了单一锐钛矿结构的(Ti_(1-x)Fe_x)O_2纳米粉;再以硝酸镧引入La元素,制备单一锐钛矿结构的(Ti1-x-yFexLay)O2纳米粉。采用TG-DTA、XRD、SEM、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测试方法,测试凝胶的热行为;粉体的结构、微观形貌及光催化性能;进而研究制备工艺对TiO_2粉体的结构、微观形貌及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研究表明:
在本试验条件下,350℃~550℃合成的未掺杂产物均为单一的锐钛矿型TiO_2,合成温度达到650℃时,23.6%的锐钛矿相转变为金红石相。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TiO_2纳米粉的平均晶粒尺寸与颗粒尺寸都逐渐增大。650℃时小尺寸颗粒已基本消失,团聚程度逐渐降低。此时合成的混晶型TiO_2光催化活性最好,对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51%。
650℃合成的(Ti_(1-x)Fe_x)O_2(x=0.01%,0.03%,0.05%)纳米粉,均为单一的锐钛矿相,Fe~(3+)离子掺杂抑制了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随着Fe~(3+)离子掺杂浓度x逐渐提高,粉体的平均晶粒尺寸先增大后减小,与未掺杂TiO_2相比明显细化;颗粒尺寸明显减小,小尺寸颗粒占主体;团聚现象有所改善,颗粒形态多元化。当Fe~(3+)离子掺杂浓度为x=0.03%时粉体的平均晶粒尺寸最小,为5.497nm;对甲基橙的降解率为87.5%,光催化活性最好,比未掺杂TiO_2粉体提高了36.5%。
650℃合成的(Ti1-x-yFexLay)O2纳米粉(x+y=0.03%, y/x=1/5,1/2,5/1,6/0)也均为单一的锐钛矿结构TiO_2,Fe~(3+)、La~(3+)复合掺杂也同样抑制了TiO_2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随着镧铁摩尔比y/x逐渐提高,粉体的平均晶粒尺寸、颗粒尺寸都有不同程度细化,粒度分布均匀,团聚现象更为严重。La~(3+)、Fe~(3+)复合掺杂后,(Ti_(1-x-y)Fe_xLa_y)O_2纳米粉的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当y/x=1/2时,光催化活性最高,比未掺杂的提高了41%。
|
|
|
|
1 |
凌洁;;掺杂Cu~(2+)纳米管和纳米粉体的制备及其性能对比[J];广东化工;2011年06期 |
2 |
张宁;龙海波;刘昊;才庆魁;;碳化硅纳米粉体研究进展[J];无机盐工业;2007年03期 |
3 |
钱红梅,吴杰颖,李燕,郝成伟;共沸蒸馏法制备TiO_2、SnO_2纳米粉体[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
4 |
王龙德;崔鹏;;溶胶-凝胶法制备(Ba_(0.7)Sr_(0.25)Cd_(0.05))TiO_3纳米粉体[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5 |
王超;侯育冬;吴宁宁;朱满康;严辉;;新型溶胶-凝胶法制备铌酸锂钠钾纳米粉体[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1期 |
6 |
王伟鹏;杨华;县涛;魏智强;李瑞山;冯旺军;;CoFe_2O_4纳米粉体的聚丙烯酰胺凝胶法合成、表征及磁特性[J];无机化学学报;2011年06期 |
7 |
李松杰;侯翠红;张宝林;;纳米氧化锡粉体液相制备现状[J];辽宁化工;2005年12期 |
8 |
钱红梅;李燕;郝成伟;;纳米Cu_2O粉体的室温固相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J];半导体光电;2008年06期 |
9 |
范金山;;微乳液法制备TiO_2纳米粉体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6年02期 |
10 |
李东升,王文亮,杨文选,李玉江,许刚健;Cu_2(OH)_3 Cl-CuO纳米粉体的制备与表征[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11 |
李斌川;翟玉春;刘奎仁;张跃宏;张懿;;Al掺杂对锐钛矿型TiO_2光催化性能影响的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
12 |
刘欣;顾幸勇;李家科;;共沉淀法制备Bi_(12)TiO_(20)纳米粉体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J];陶瓷学报;2010年03期 |
13 |
张茹;赵玛;韩周祥;胡季帆;;La_(1-x)Sm_xFeO_3纳米粉体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1年01期 |
14 |
娜仁图雅;莎木嘎;;燃烧法制备纳米ZnFe_2O_4及其性能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9年02期 |
15 |
谭绩业,邹凡;固相反应制备纳米氧化铜[J];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16 |
高新睿,王介强,姜奉华,郑少华,于庆华;YAG纳米粉体制备的研究进展[J];现代技术陶瓷;2005年01期 |
17 |
冯秀丽,王公应;氢氧化锶纳米粉体的制备与表征[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18 |
邹斌,黄传真,刘炳强,谷美林;纳米Si_3N_4与TiC_7N_3混合悬浮液性质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2005年04期 |
19 |
王婷,王悦辉,石士考,李勃,周济;上转换材料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
20 |
薄丽丽,杨武,倪刚,何晓燕,吕维莲;低温自蔓延燃烧法制备纳米Sm_2O_3[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