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机器人动力学参数辨识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空间机器人动力学参数的辨识问题。分别研究了空间机器人及基于机器人方法的航天器的动力学建模和参数的辨识算法,主要是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分别采用不同的辨识算法进行动力学参数的辨识,并通过仿真验证辨识算法的稳定性。
这里主要研究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本文首先建立了空间机器人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方程的推导方法是在动量守恒方程的约束下利用拉格朗日法推导出来的,并写出了方程的雅克比矩阵表示形式。
其次,本文研究了自由漂浮的空间机器人的动力学参数辨识,在机器人不受外力和扭矩的情况下,采用了基于动量守恒原理的辨识算法,该方法用于估算出自由漂浮的空间机器人的质量、质心和惯性张量等惯性参数。该方法的特征是使用运动学参数,运动学参数通过安装在基体或系统一部分上的传感器测出。当测量包含传感器噪音,参数的估算存在着相当小的误差,最后通过数字仿真验证了该辨识算法的可行性。
再次,本文研究了基于机器人方法的航天器系统惯性参数的辨识。该方法利用机械臂去改变航天器系统的惯性分布。惯性分布后的结果是,航天器系统的速度相应的改变。因为速度的变化是可以测量,机械臂的惯性变化也能够准确的计算出,航天器系统的动量守恒方程中航天器机体的惯性参数变成了唯一未知的,因此能被辨识。为了把问题看作线性辨识问题来处理,分两步进行辨识。第一步是辨识航天器的质量和质心,第二部是辨识航天器的惯性张量。通过仿真研究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实用性。
|
|
|
|
1 |
何光彩,洪炳镕,郭恒业;基于参数辨识的冗余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多臂协调运动规划[J];宇航学报;2000年01期 |
2 |
李庚田,李智斌,吕应祥;从空间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谈谈工程系统工程[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0年12期 |
3 |
杨维垣;;日本空间机器人研究概况[J];航天器工程;1994年04期 |
4 |
刘新建,张彭,唐乾刚;自由飘浮空间机器人准刚性分解运动轨迹控制与仿真[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
5 |
王景,刘良栋;任务空间内空间机器人的复合自适应控制[J];航天控制;2001年01期 |
6 |
李成,梁斌;空间机器人的遥操作[J];宇航学报;2001年01期 |
7 |
陈力;空间机器人关节轨迹运动的一种鲁棒变结构控制方法[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8 |
田小峰,宋爱国,黄惟一;空间机器人自适应无源控制技术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
9 |
赵晓东,王树国,严艳军,蔡鹤皋;基于载体姿态调整的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的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3年03期 |
10 |
王鸿鹏,洪炳熔,李华忠;空间机器人的虚拟环境建模及其仿真[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0年04期 |
11 |
任敬轶,孙汉旭;一种三分支空间机器人的位姿反解[J];机械工程学报;2001年10期 |
12 |
赵晓东,王树国,严艳军,蔡鹤皋;障碍环境下空间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及仿真[J];高技术通讯;2003年06期 |
13 |
郑洁,张卫民,吴昊;空间机器人的三维动画仿真[J];机电一体化;2004年03期 |
14 |
郭琦,洪炳熔;双臂空间机器人姿态控制的再生核解法[J];计算机学报;2005年02期 |
15 |
麻亮,纪军宏,强文义,付佩琛;载体不加位置控制的空间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学建模[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16 |
何广平,王凤翔,陆震;“被动冗余度”空间机器人运动学特性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0年08期 |
17 |
郑洁,张卫民,吴昊,孙富春;基于Vega的柔性双臂空间机器人的三维动画仿真[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4年10期 |
18 |
郭琦,洪炳镕,吴葳;双臂六自由度空间机器人广义雅可比矩阵的推导[J];电子学报;2005年02期 |
19 |
马保离,霍伟;载体姿态可控的空间机器人系统关节角轨迹的自适应算法[J];控制与决策;1995年06期 |
20 |
郭吉丰;空间柔性机器人的正逆动力学模型[J];机械工程学报;199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