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铸造表面粗糙度三维评价
【摘要】:表面粗糙度是评价表面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铸造表面来说,过去一直被认为是过于粗糙的表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不加以评定。由于铸造表面的复杂性,现有的二维检测标准中甚至都没有与微观不平度间距和形状特性有关的表面粗糙度参数。有部分院校和研究机构采用传统的样块比较方法或者触针式测量仪评定铸造表面粗糙度,但是这两类方法或难以保证测试精度,或无法适用于现场检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表面粗糙度三维检测崭露头角。针对铸造表面的特殊性,本文采用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采集被测铸件的表面轮廓图像,将其转换成灰度图像进行处理;初步确立一套可实际测量的三维参数及其算法;通过图像读入和参数计算,最后给出铸造表面粗糙度。尽管实验是探索性的,但是验证了采用图像技术进行铸造表面粗糙度三维评定的可行性,为以后建立科学的铸造表面粗糙度三维评定标准和开发相关的检测系统打下了基础。
|
|
|
|
1 |
何宜柱,张吉人;烧结温度对莫来石基多孔陶瓷材料尺寸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1995年02期 |
2 |
王欣玲;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国内情况介绍[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1995年12期 |
3 |
侯阿临,崔晔;机械零件表面粗糙度量的一种新方法[J];吉林工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
4 |
马欣新,王晓荣;离子渗氮时Ti-6Al-4V表面粗糙度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7年04期 |
5 |
王乃成;表面粗糙度新旧国标主要差异分析[J];航天标准化;1997年01期 |
6 |
吴越,张清东,刘军,戴江波,林秀贞,吴彬;带钢冷轧机工作辊表面粗糙度实测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3年11期 |
7 |
冯宝富,蔡光起,孙奕澎;自由曲面模具磁力研磨的试验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8 |
潘家华,赵晓明,赵国伟,邵华;正交车铣表面形貌的计算机仿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
9 |
修世超,李长河,蔡光起;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理论模型修正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8期 |
10 |
张世超,石伟玉,白致铭;铜箔表面粗化工艺的研究[J];电镀与精饰;2005年05期 |
11 |
何淑菊,邱英;电火花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正态分布特性及测量误差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年11期 |
12 |
李朝阳;谢军;吴卫东;唐永建;陆晓明;杜凯;郑凤成;;多辊轧机冷轧技术在靶材料制备中的应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1期 |
13 |
李智;;数控加工中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6年01期 |
14 |
李宝贵;李成贵;;超光滑表面检测方法[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6年02期 |
15 |
朱莉;郭晓刚;王巍;;基于DSP木材表面粗糙度测量系统的研究[J];森林工程;2006年04期 |
16 |
栗勇;王西彬;范海蓉;池隆庆;;砂轮新模型对平面磨削表面粗糙度产生机理[J];新技术新工艺;2006年06期 |
17 |
刘健敏;夏义本;王林军;阮建锋;苏青峰;蒋丽雯;史伟民;;用于高频声表面波器件的CVD金刚石衬底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6年04期 |
18 |
陈英莫;;精刨工件表面产生废品的原因及解决方法[J];矿山机械;2006年09期 |
19 |
韩立发;屈盛官;夏伟;;滚挤压加工对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表面粗糙度的影响[J];机床与液压;2007年06期 |
20 |
路则光;申利明;陈秀兰;;表面粗糙度对水性涂料漆膜质量的影响[J];木材工业;200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