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复杂系统CA/MAS查证确认及北京人口发展仿真建模
【摘要】:
多智能体仿真技术因在模拟复杂系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已逐渐成为传统数学模型之后的一种全新的建模方法。发达国家在此领域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多智能体仿真技术在国内引起广泛的关注,并围绕其开展研究工作。
本文基于多智能体Swarm仿真平台,构建北京人口发展仿真模型。为了实现城市人口发展仿真结果与真实世界对接的目的,采用了宏观统计机制和微观内部驱动机制相融合的方法。在查证确认过程中,随机优化调整模型参数值,实现北京18区县人口分布从2000年到2005年仿真模型的结果对2005年北京抽样调查数据的逐次逼近过程。主要工作如下:
首先,提出基于CA/MAS多智能体的人口发展仿真模型。基于智能体迁移行为和经济环境地理分布的相互作用,模型设计通过CA——人口空间地理分布模型,MAS——城市户籍类智能体和流动类智能体的迁移行为规则模型相结合,搭建北京人口发展仿真模型。
然后,实现微观经济机制对宏观经济发展的解释。基于影响宏观经济层次上人口发展的微观因素,依据微观经济理性预期假设,构建居民智能体及其迁移行为,以及迁移行为对环境的作用,通过仿真建模实现微观行为假设对宏观经济发展的解释。
最后,通过参数的随机优化确认,实现微观理性预期行为假设对宏观真实世界发展的解释。在仿真建模人工实验的查证确认过程中,采用对数据和时空度整合的随机优化方法,考察模型的正确性和与真实世界对象的一致性逼近。
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仿真建模理论和方法对于构建逼近真实北京城市人口发展的决策支持模型已经具有基本可行性进展。
|
|
|
|
1 |
褚彦军,康凤举,聂卫东,杨惠珍;海面场景虚拟仿真方法[J];计算机应用;2004年S2期 |
2 |
孙知信;王汝传;王绍棣;张登银;李军;;基于UML的卫星网路由算法仿真系统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4年04期 |
3 |
王海洋;高钦和;;大型装置起竖过程视景仿真系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7年03期 |
4 |
张平;杨时杰;梁斌;;基于Java 3D的空间机器人运动仿真系统[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年09期 |
5 |
汪云峰;田欣;陆云波;;医院急诊科备选方案的仿真建模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9年02期 |
6 |
张霞;;虚拟数控加工系统的构建[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9年02期 |
7 |
陈晋玮;;基于Simulink的无刷直流电机仿真模型新策略[J];舰船电子对抗;2010年02期 |
8 |
吴微露;李林果;;通信对抗中短波传输信道的仿真建模[J];舰船电子工程;2010年09期 |
9 |
王维平,朱一凡,李群,赵雯;Euler网仿真建模方法[J];系统仿真学报;1997年02期 |
10 |
张碧,吴莉娟;电站热工控制系统仿真[J];热力发电;2002年05期 |
11 |
张婕,张莹,徐文立,赵勇;大型露天矿卡车调度系统面向对象的仿真建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29期 |
12 |
李广宏,韩东峰,姬宣德;Matlab在运动控制系统仿真中的应用[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
13 |
张敏敏;蒋熙;;区间列车运行分布式仿真方法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6年01期 |
14 |
付玲莉;聂承启;;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仿真建模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15 |
张庆荣;刘平;杨春帆;;DSP在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仿真中的应用[J];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S2期 |
16 |
董英凝;张宁;许荣庆;;高频地波雷达工作环境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分析[J];电波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
17 |
蒋传进;;使用ARIS进行动态业务流程建模[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24期 |
18 |
李娜;;论系统仿真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11期 |
19 |
刘家兵;李志红;任艳锋;;无刷直流电机模糊PI系统的建模及仿真[J];控制工程;2008年S2期 |
20 |
张晓东;马东堂;李树锋;丁丁;;基于OPNET的卫星多波束天线仿真建模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