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制新阶段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国有资产流失”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从国有企业改革的一开始,这个问题便一直是困扰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个难题。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同时期,其表现形式也分别呈现出不同特点。伴随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进程的展开和推进,国有资产流失也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隐到显,进而达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如何有效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已经再度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针对国有企业改制新阶段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的新形式、新途径,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地研究,找出对其加以防范的有效措施。本文开章明义,阐述了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准确含义,提出了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界定标准,全面解析了国有资产在不同改制阶段中的流失表现和主客观原因,并列举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从剖析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对中西方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并结合我国国情,就构建防范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体系提出若干对策和构想,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国有资产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管理好国有资产,无论对于发挥和实现公有制的主导作用、控制力和影响力,还是对于完善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对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研究在任何时候都将是一个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