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卷积模型描述的语音信号盲分离研究
【摘要】:
盲源分离(Blind Source Separation, BSS)是指在不知道源信号和传输通道的参数的情况下,仅由观测信号恢复源信号的技术。根据信号混合形式的不同,盲源分离分为瞬时混合和卷积混合两种基本形式,瞬时信号盲分离是用于理想情况,而卷积混合模型更接近实际环境。卷积模型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利用傅立叶变换将时域的卷积混合方式转化为频域的瞬时混合方式,再对其进行独立分量分析。由于盲分离过程中没有关于原始信号和传输信道的先验知识,因此,频域盲分离存在幅度和排序的模糊性。
本文主要对语音信号频域盲分离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首先阐述了盲源分离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盲源分离的研究现状和一些重要的应用领域。分析了卷积混合的模型,盲反卷问题和卷积混合二阶统计(SOS)。
然后对复域瞬时分离算法进行研究,介绍了时域修正法,极坐标的复域ICA算法。着重阐述了联合近似对角化法(JADE)原理及算法步骤,给出测点端动力学模型,提出复域模糊性的解决方法,即幅值和顺序模糊性。
最后通过实验仿真的手段分别对人工混合语音信号盲分离和实际环境语音信号盲分离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实验仿真,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和启示,对未来深入的研究提出指导意见。
|
|
|
|
1 |
冯大政,史维祥;有效的自适应波达方向盲估计算法[J];电子学报;1999年03期 |
2 |
冯大政,保铮,张贤达;信号盲分离问题多阶段分解算法[J];自然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
3 |
周继军,王颖;一种新的信息隐藏检测方法的探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年09期 |
4 |
胡亚龙;李双田;;语音信号频域盲分离算法[J];微计算机应用;2008年04期 |
5 |
席惠;信号盲分离及在过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6 |
陈阳,杨绿溪,何振亚;亚、超高斯信号后非线性混合盲分离的一种块自适应算法(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2000年02期 |
7 |
陈阳;;一种新的神经网络盲源分离方法[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4年02期 |
8 |
徐威;胡铁华;张瑞芳;郭静波;;应用ICA的混沌直扩信号盲分离及检测[J];应用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
9 |
李远清,张丽清,刘永清,胡刚;一种奇异混合信号盲分离的神经网络模型[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1年01期 |
10 |
乐慧丰,林家骏,俞金寿;一种新型的信号盲分离迭代算法[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
11 |
汪军,何振亚;瞬时混叠信号盲分离[J];电子学报;1997年04期 |
12 |
周毅,徐柏龄;信号盲分离的非线性累加和算法[J];声学学报(中文版);2002年03期 |
13 |
乐慧丰,林家骏,俞金寿;过程信号的前馈-反馈型自适应盲分离算法[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
14 |
张晓冬,王桥,吴乐南;利用脊的特征进行信号盲分离[J];电子学报;2004年07期 |
15 |
高鹰;谢胜利;;基于泛函连接网络和差分进化算法的后非线性混叠信号盲分离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01期 |
16 |
鲁晓丹;张立明;;改进的在线自然语音卷积混合信号时域盲分离方法[J];数据采集与处理;2007年02期 |
17 |
杨绿溪,李克,周长春,何振亚;一种用于超高斯和亚高斯混合信号盲分离的新算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18 |
尉宇;刘振兴;李宁;孙德宝;;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及其非线性盲源分离[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年01期 |
19 |
郭元术;陈松;;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二进制信号盲分离[J];数据采集与处理;2010年04期 |
20 |
高鹰;姚振坚;李朝晖;谢胜利;;应用信号变化度的线性混合信号盲分离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1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