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之“浊凝清窍,瘀损脑络”病机探讨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行为学及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学的影响,评价该方法的治疗效果,证实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浊凝清窍,瘀损脑络”病机假说。同时观察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该法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SPF级健康雄性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化浊解毒中药高剂量组(以下简称“中药高剂量组”)、化浊解毒中药低剂量组(以下简称“中药低剂量组”)、尼莫地平对照组(以下简称“尼莫地平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小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回笼,对模型动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将符合条件者纳入后期实验。手术造模成功后小鼠自由进食水,并于次日开始分别给予药物治疗。假手术组、模型组均灌服生理盐水,尼莫地平组灌服尼莫地平液,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高、低剂量的化浊解毒活血通络中药灌服。每日一次,连续治疗14天。给药期间每日动态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给药结束后再次对各组小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14天后利用跳台法对小鼠进行学习记忆能力的行为学测试,测试结束后将小鼠处死取脑,并制取血清。通过光镜观察各组小鼠缺血侧脑组织海马CA1区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并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6、TNF-α的表达水平。
结果:
1一般情况观察
各组小鼠苏醒回笼后生命体征平稳,假手术组基本正常,给药前其他四组一般情况较差。给药后数日中药高剂量组小鼠一般情况好转,并逐渐接近假手术组。模型组小鼠给药前后变化不大,一般情况无明显改善。中药低剂量组与尼莫地平组给药后一般状况略有改善。
2神经功能缺损评定
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下降(P0.05),中药高剂量组的评分低于中药低剂量组与尼莫地平组(P0.05),中药低剂量组与尼莫地平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行为学的评定
小鼠的跳台试验成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反应时间延长、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小鼠的反应时间均明显缩短、潜伏期明显延长、错误次数减少(P0.05)。中药高剂量组分别与尼莫地平组、中药低剂量组比较,其反应时间缩短、潜伏期延长、错误次数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海马CA1区的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
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及病理组织学分级均优于模型组(P0.05)。中药高剂量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及病理组织学分级优于中药低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低剂量组与尼莫地平组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
5小鼠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小鼠相比,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小鼠血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均降低(P0.05)。中药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较中药低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降低(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小鼠血清中IL-6、TNF-α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低剂量组与尼莫地平组相比较,小鼠血清中IL-6、TNF-α水平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小鼠神经功能症状缺损和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学习记忆成绩。
2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形态学基础是海马锥体细胞的受损。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造成的病理损害,改善小鼠海马CA1区的神经细胞形态学表现。
3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行为学及神经病理学的改善,证实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实验角度论证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浊凝清窍,瘀损脑络”假说,说明“浊凝清窍,瘀损脑络”可能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中医病理机制。
4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可以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这可能是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277.7
|
|
|
|
1 |
汪远金,申国明,王钦茂;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2 |
田鹤邨,陈前芬,谢群;三血管阻断与重开放造成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实验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
3 |
陆红,周大兴,严建伟,葛卫红;不同产地当归对凝血功能影响的对比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
4 |
龚彪;李长清;黄剑;;SD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J];重庆医学;2006年04期 |
5 |
辛世萌,刘远洪,聂志余;栓线长度、直径及大鼠体重与栓线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关系的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6 |
商澎,杨铁虹,贾敏,梅其炳,朱德生,赵文明,赵德化;当归多糖AP-0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1期 |
7 |
王星,王宗仁,王三虎,李锋,赵艳玲,马静,李军昌,王文,刘安恒;芪丹通脉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乳酸脱氢酶及氧自由基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23期 |
8 |
邓燕,杨柳;当归对体外黑素细胞和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9 |
王景涛,王培军,王守安,扈清云,金维哲;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改变和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的研究[J];解剖学研究;2005年01期 |
10 |
刘玉兰,孟庆勇;当归注射液对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