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唑烷二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摘要】:
噻唑烷-2,4-二酮是合成多种药物的重要中间体。以噻唑烷二酮为母体对其3位和5位进行结构修饰得到的一系列噻唑烷二酮类衍生物,这些化合物大都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很多已成为临床应用或临床研究中的药物。近年来,一种新型的胰岛素增敏剂(insulinsensitizer)5-取代噻唑烷-2,4-二酮系列衍生物作为新型口服降血糖药物在国外已被研制开发并受到广泛关注。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TZDs)胰岛素增敏剂在体内可激活主要在脂肪细胞中表达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并可导致多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激素和代谢物质的减少,除具有降血糖活性外,还可对“胰岛素抵抗综合症”(insulin resistancesyndrome,IRS)的一系列异常表现有改善作用。目前,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之后的严重非传染性疾病,因此,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的研制和开发将对糖尿病以及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疾病的治疗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目的:研究噻唑烷-2,4-二酮(Ⅰ)及其衍生物5-(4-羟基苄基)噻唑烷-2,4-二酮(Ⅱ)、5-[4-[2-N-甲基-N-(2-吡啶基)氨基]乙氧基]苄基噻唑烷基-2,4-二酮(罗格列酮,Ⅲ)和5-[[4-[2-(1-吲哚基)乙氧基]苄基]噻唑烷-2,4-二酮(DRF-2189,Ⅳ)的合成路线及工艺。
中文摘要
方法:化合物(1):以硫晚和氯乙酸乙酯为原料,
经环合、中和制得2一亚氨基4@哩酮即假乙内酚硫服,
再水解制得目标化合物门人
化合物门):以三种不同物质为起始原料,采用
三条不同路线进行合成:1.以对氨基酚为起始原料,
经重氮化,再与丙烯酸乙酯经麦尔外因芳基取代反应得
到2.氯上一N经基苯基)丙酸乙酯,该化合物与流眼环
合、水解制得目标化合物门 人 2.以对硝基苯胺为起
始原料,经重氨化反应,再与丙烯酸乙酯发生麦尔外因
芳基取代反应得到2一氯上一N硝基苯基)丙酸乙酯,该
化合物与硫眼环合、水解得5人4硝基节基)嘎吱烷《,
4二酮,经铁粉/氯化控还原得到5-N氨基等基)噎叹
烷么个二酮,最后经重氮化、水解制得目标化合物门 L
3.以对羟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与化合物(I)在冰
乙酸和响咤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克脑文格反应,再经
镁粉/甲醇还原制得目标化合物门人
化合物 (ill:以 2一氯毗院为原料,在氮气流下与
2一甲氨基乙醇缩合制得 21N一甲基一N上十毗院基)氨基】乙
醇,再应用相转移催化反应以TEBA为相转移催化剂,
制备*[2-m一甲基一N-2/0L鹏基)氨基]乙氧基]苯甲醛,再
与医哇烷上,4二酮缩合,经镁/甲醇还原制得目标化合
物门11)。
化合物(IV人 以回跌为起始原料,在 TBAB的作
用下,吼跌和l,2二氯乙烷经固一液相转移催化反应制
备得到l-u一氯乙基)哨跺,再与5.N羟基节基)暖
唯烷上,4二酮门1发生缩合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出人
中文摘要
结果:合成出惨哩烷《,4二酮(I)及其衍生物
5-(个羟基节基)暖哩烷一2,4一二酮(11)、5-[4[2-N一甲
基一N-Q叩 陵基)氨基]乙氧基]节基上,4暖吐烷基H
酮(罗格歹酮,Ill)和 5-[[4-[2-(一间保基)乙氧基1苦
基]暖哩烷上,4-H酮(DRF上,IV人化合物(I人
门)的熔点、IR光谱及元素分析均符合文献要求;化
合物门)的熔点、UV、IR、’HNMR、MS等波谱及元
素分析均符合其结构特征。
化合物(l)白主要 IR(KBr,cm*):3050,2800,
1730,166O.兀素分析:Q山u0*S,理论计算值( ):C,
30.76弓 H,2.58;N,11.96;实验值(%):C,30.70;
H,2.51;N,门产0c
化合物(11)自主要的 IR(KBr,Cm*):2930,1739,
1680.元素分析:C;爿*0石,理论计算值(%):C,53.79:
H,4*6:N,6.28;实验值(%):C,53.*2 H,4*0 Z
N,5.99。
化合物(if)的主要 IR(KBr,cm”’):2930,1739,
1694,1609,1*0.’HNM R(6)8*(IH,d,毗院6
位氢人7.l u,d,苯环上与亚甲基相邻的两个氢人
6.8仪,d,苯环上与乙氧基相邻的两个氢),3.06(3,S,
N-CH3) MS In/e(%):357(M十,10),135二),121(100),
107仪0)元素分析:C;a;郝心术,理论计算值(O):C,
60.48;H,5.36;N,11.76;实验值(%):C,60.72;H,
5.41;N,11.46。
结论:
l、以流脉和氯乙酸乙酯为原料,合成了重要的多种药物
3
中文摘要
中间体暖哩烷上,4二酮,产品质量符合文献要求。该
路线原料易得、收率较高、操作简便,适合工业
|
|
|
|
1 |
吕雪欣;胰岛素与噻唑烷二酮合用临床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04年05期 |
2 |
王绵,崔炜;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心血管保护作用[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4年12期 |
3 |
赵圣印,黄文龙;5-(4-氨基苄基)噻唑烷-2,4-二酮的合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0年03期 |
4 |
郭晓珍,孙子林,任利群;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5年04期 |
5 |
樊勇,张丽,伊力多斯;噻唑烷二酮对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年02期 |
6 |
杨镇德;;牛磺酸合成方法的改进[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1991年03期 |
7 |
韩新华,张秀辉;肾间质纤维化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潜在的抑制作用[J];华西医学;2005年02期 |
8 |
叶中德;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4年01期 |
9 |
钟大发,方连富,胡璧;噻唑烷类化合物构效关系分析的数值方法[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89年03期 |
10 |
周智广;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在糖尿病达标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5年10期 |
11 |
池芝盛;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dione)的临床应用(一)[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年01期 |
12 |
池芝盛;噻唑烷二酮的临床应用(二)[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年03期 |
13 |
朱禧星;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作为2型糖尿病的优先选择治疗药物[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2年04期 |
14 |
;胰岛素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联用治疗重度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3年14期 |
15 |
曹文富,邓华聪;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3年10期 |
16 |
葛海波,朱雄,王尔华;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的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01年01期 |
17 |
孔俭,孙捷,马丽,汲宏磊;罗格列酮的降压作用及降压机理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年09期 |
18 |
陈亮!510080广州市,杨华章!510080广州市;新型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
19 |
汲宏磊,孔俭,王凤波;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年08期 |
20 |
卢海,王坚;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糖尿病肾病的直接作用及其机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年08期 |
|